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想者的独立与尊严--悼王元化(钱文忠)

(2017-09-19 07:27:41)
分类: 荐文

想者的独立与尊严--王元化(钱文忠)

浏览:14 | 发布于:2011.10.23 | 分类:钱文忠教授

2008年5月9日,当代中国的思想者王元化先生平静而尊严地走了。昨天,龙华殡仪馆的大厅里摆满了白色的鲜花、挂满了挽联。没有哀乐,奏响的是元化先生最喜爱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人们前来送元化先生最后一程,大厅里回荡着他们无法抑制的悲泣。一位思想者留下了他的思想,独自远行了。
    
    元化先生之所以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爱戴,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在88年的人生旅程中,无论境遇顺逆、身心否泰,始终保持着思想者的本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元化先生是真正做到了。他沉浸在人类经验和思想的海洋里,寂寞勤苦,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孤往精进。正是凭借着这种真正的思想者所独有的淋漓元气,元化先生为我们的时代烙上了一道绚烂的光彩。
    
    作为一位坚守着“独立自由之意志”的思想者,元化先生的离去使当代中国的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乍现出一片大空白,近期内或许很难填补。但是,我相信,大家也会明白无误地看到,元化先生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思想遗产。
    
    元化先生的著述俱在,他的创获、反思、关怀、问题,都是必须用长时间、下大工夫才可以理解和体悟的。我在这里只想说,毕生倡导“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的元化先生,其超迈于一般思想史学者之处,实端在至今尚未被透彻理解的“反思”二字。
    
    “反思”在元化先生那里,不仅意味着不断地重新评估一切未经彻底探究就被“确定”下来的“价值”、“理论”、“规律”,更被他用以理性冷静,甚至毫不留情地追问作为思想者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代中国思想界从元化先生那里承接的遗产之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他的三次“反思”。特别是其中的第三次反思,发生在“痛定思痛”之后,反思的焦点对准的不仅是激进主义,更可贵的是,元化先生由此上溯旁推、蹈中涉外,顿显其思想的格局恢弘、波澜壮阔。这次反思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恐怕不会在近期内流安波平。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丝毫都不必奇怪。然而,元化先生却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升入了自由的王国。我想,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清园弟子陆晓光教授深得元化先生思想的精义。陆教授指出:“先生的思想是基于德性,先生的德性是经历反思。”因此,陆教授认为应该用“有德性的思想,有思想的德性”来概括元化先生的精髓。
    
    我相信,这是能够得到已经远行的元化先生的首肯的。不过,我同时还想引用元化先生生前经常吟颂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原本是陈寅恪先生称颂王国维先生的话,我想,大家都会同意,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王元化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说莫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