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骤为之而遽成其器小

(2017-06-01 16:16:36)
分类: 观星

 骤为之而遽成其器小

——再观电视剧《白鹿原》

逄春阶

 

  “凡物之骤为之而遽成焉者,其器小也;物之一览而易尽者,其中无有也。”这是曾国藩在《送郭筠仙南归序》里的名句,在电视剧《白鹿原》中,先生拿来教育白孝文,让他抄写五十遍。我觉得这是电视剧导演刘进、编剧申捷以及其他主创人员的夫子自道。

  凡是短时间仓促做成的东西,一定不成大器;凡是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的东西,必定没有什么内涵。打量当今荧屏上的电视剧,其器甚小,为何?时间不够,仓促而为,短斤缺两。属于早产儿,虚弱苍白,了无生气。目的无他,节约成本,赶档期。有些题材很好的剧本,恰恰就是“骤为之而遽成”,以半成品示人,如未熟之瓜,青涩之杏,啖之酸麻硬苦,必欲吐之而后快。

  而《白鹿原》则不然。陈忠实曾经说,“写一部死后可以当枕头的书”。2011,我曾在西安当面求证陈忠实,他说,“这句话确实是我说过的。当时正在为写作《白鹿原》作准备,到长安县去查县志和文史资料,晚上和一个文学朋友喝酒聊天。这个朋友问:按你在农村的生活经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资料还不够吗?怎么还要下这么大工夫来收集材料?我喝了点酒,就说了,要写一本死后可以当枕头的书。”“这句话完全是指向自己的,不是指向别人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四十四五岁了,正为写一部长篇作准备。想到自己从少年时候就喜欢文学,四十多岁了还没写出一部让自己心灵受到安慰的书,真是一种遗憾,一种悲哀。爱了一辈子文学,要使自己的文学之心得到安慰。”采访过去了6年了,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感到怦然心动。陈忠实没有“骤为之而遽成”,放弃做厅官机会,以决绝的姿态,一点点地写下去,断断续续4年时间,他成了。

  电视剧《白鹿原》前前后后16年。编剧申捷几经犹豫,才接了这个活儿。一位前辈告诉他,这种题材吃力不讨好:“那片原太深了,你挖不进去!”他花了两年多时间创作剧本,前后读了上百本关于白鹿原历史的书,沿着陈忠实的足迹走了一遍,找感觉。剧本完成后,申捷去西安跟陈忠实喝酒碰杯感叹创作之难:“您创作小说《白鹿原》时,对每个人物的所爱所恨、彷徨、激动、悲悯,乃至颤抖、哽咽不能下笔,我都经历过了。”

  电视剧《白鹿原》是写实的,生活化的,刻画了一组棱角分明的群像。为营造出一个完整村落的氛围,动用的群众演员就有5万人次,连续拍摄了200多天,拍摄前,所有演员到陕西一个农村体验生活20天。工夫下得实!导演刘进、艺术总监兼主演张嘉译、制片人李小飙、美术指导刘路一四个“生冷诤倔”的“老陕”为选景变更吵得不可开交。就是这么较真,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们就一个念头:一部伟大作品到你手上,先想能不能弄好,弄不好咱就别碰,别糟践了,既然要拍,豁出命,也得把《白鹿原》拍好。

  陈忠实有个“蒸馍理论”:创作就像蒸馍一样,面要好,酵头要老,工夫要到,气要饱。蒸馍过程中,千万不敢揭锅盖,一揭就跑气了。精品就是这样磨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就是一根筋,抬脚就要走到黑。

  瓜熟蒂落,这是最普通的道理。可是现在的人,都浮躁,等不得,慢不得,急火火地往前赶。刚栽上棵梨树,才一年,就盼着结果,违背自然规律。几年前我到日本山口县采访,在一家酿造厂参观日本的白酒酿造工艺。酿酒师永山先生办公室里的一幅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桃栗三年柿八年,达摩九年我一生。”永山先生说,这幅字是在提醒自己,桃、栗须三年才能开花,而柿则待八年才结果,达摩以长达九年的时间来面壁,相对于达摩面壁九年,我则须穷尽一生。也就是说凡事都必须花上时间,耐心等待。酿酒如此,醇香四溢是一日一日耐烦所成。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不也是一日一日耐烦所成吗?

  遗憾的是,白孝文抄了五十遍曾国藩的话,也没抄进脑子里去,最终走向末路。如浮萍漂着跟风活命,人生的悲剧由此酿成。曾国藩的那两句话,值得仔细琢磨。骤为之而遽成其器小,骤为之而遽成的电视剧,则速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