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刚揪到了“人之毛”

(2017-04-11 14:07:16)
分类: 观星

吴刚揪到了“人之毛”

 

逄春阶   

新闻界老前辈、大众日报原副总编辑于冠深先生写过一篇杂文叫《人之毛》,大意说的是,人身上可生出有形之毛,还可生出无形之毛。这种无形的毛是社会毛,心理毛。就无形毛而言,群众身上无而个别官员身上长,大体是两种。其一,曰瘆人毛,这种毛,使得被领导者或多或少地产生的感觉或情愫;其二,曰离水毛,这种毛,使得群众对于个别官员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于先生的二毛论,很新颖,他说的是个老问题,即干群关系。要去除二毛,官员必须有亲和力,克服官僚主义。   

最近在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突然又想起于先生的二毛论来,电视剧主要演的是官员,而且多是高官,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二毛。我觉得吴刚演的李达康这个角色,他揪到了。   

最早认识吴刚,还是他在电视剧《潜伏》中塑造的陆桥山,后来是《白鹿原》中的鹿子霖。吴刚浑身带戏,把握角色精准,拿捏到位,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能迅速把人拉到戏里去。   

他能演好高官吗?一开始我是有疑问的。对于官场中人,以往的影视作品塑造了许多刻板、僵硬的官员形象。吴刚能突破吗?随着剧情展开,我觉得他找到感觉了,他把达康书记塑造得惟妙惟肖,达康书记竟然成了网红。  

吴刚的成功,我以为一是他揪到了李达康身上的瘆人毛,官就是官,不怒自威,吴刚演出了官员的范儿。同样演高官,陆毅就没有演出来,他太轻,太浮,太猴气。在处理拆迁事件时,吴刚那种说一不二的霸道,举手投足,是挺瘆人的。瘆人毛是怎么长出来的?为什么下属看着你害怕?表面上看,人家是腆着脸跟你这个人说话,实际上,那是跟你手里的权说话。如此这般,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人与权的关系。这算正常吗?而吴刚的成功恰恰就演出了达康书记的这个不正常   

吴刚透露,他以前也不认识那些高官,就在网上搜了全国的各级领导,看他们做发布会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可能人家举手投足的瞬间,对我有帮助的话,我就都记下来了,这样拍戏的时候就能用上。功夫在戏外,一点都不假。达康书记内有妻子坑,外有下属瞒,上有前任留的债,左右还有同僚踩,堪称全剧第一背锅侠。这一切,活生生让吴刚消化了,灵魂附着在自己身上。  

再是揪到了李达康身上的离水毛离水毛即像鹅毛一样,出水则水珠落,比喻不知不觉地脱离群众。在剧中,下级跟达康书记汇报得天花乱坠,他就能轻信,比如对信访局窗口的改造,明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下级就是顶着不干。他也仅仅是止步于下级的汇报,信息严重不对称。有了离水毛,官员就掌握不到事情,拍板就容易拍错,还自以为正确。   

揪到了官员身上的二毛,就揪到了官气。但是仅有官气还不够,还得有人气,普通人身上的热乎气。  

 吴刚敢于打破概念化的表演,来个本色演出。他说:我和导演的共识就是这个角色要接地气,我首先觉得这个人物是人,他有七情六欲,他也得吃饭,他饿了之后也得狂戳,急的时候也骂人,其实人都是这样。把官帽摘掉,还原成普通人。这才是上乘表演,是不演之演。这是塑造高官形象的第一步。

 人之毛是纤细的,微末的,琐屑的,一不留心就抓不住,在举手投之间,那就丢了。为了找感觉,吴刚早晨穿上扮演李达康的戏服就不脱了,演完戏之后就直接回到住地,第二天一早起床,先把那身衣服穿上。达康书记特别喜欢喝茶,走到哪里都是茶不离手,这个形影不离的水杯竟然是吴刚自己的。这让我想起李雪健在拍摄电影《杨善洲》时,坚持要穿杨善洲穿过的衣服和戴过的眼镜。李雪健也好,吴刚也好,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贴近人物,贴紧人物,关注细部,关注人之毛   

达康书记这个人物有反差萌,看起来一脸贪官相,眉毛一挑好像分分钟要搞事情,其实是个心直口快的个性官员。眉毛这是实实在在的人之毛啊。达康书记的走红,是给陆毅等演员们上课呢。主角、配角,有戏才是角,浑身不带戏,就真没戏。演员靠什么活着?不靠脸蛋,不靠鲜嫩,靠塑造的角色,而塑造角色,得精准地揪到人之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