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修谱”修来什么?
(2016-09-07 15:59:11)分类: 观星 |
郭德纲“修谱”修来什么?
逄春阶
8月30日,相声演员郭德纲公布了德云社最新“家谱”,他曾经的两名徒弟何云伟、曹云金不在列。9月4日,曹云金发文回应除名事件,指郭德纲是在“栽赃陷害”,并使用了“赶尽杀绝”、“置我们于死地”等字眼。9月5日中午,曹云金再发六千余字长文细数郭德纲N宗罪。卓伟、何云伟也磨刀霍霍加入师徒混战。这正是:相声圈里出洋相,风头盖过王宝强。
孰是孰非,我不清楚,也不想弄清楚。我想说的是,师徒恶战,互泼脏水,责任不在别人,就在郭德纲。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德云社乱象丛生,是郭德纲教徒无方,为什么压不住阵?德薄也。
比如,弟子打了上门采访的记者,郭德纲不问青红皂白,开口就是:“打了活该。我的徒儿是英雄,我要给他开个专场庆功。”说了还不解气,又对某电视台说:“有种别用我们的东西,有能耐别用我的人。离开你我也能活,离开我你就完了。”还不解气,不是记者最牛吗,郭德纲偏说记者是“绿灯区”活动的“妓女”。这是师父该有的态度吗?师父如此飞扬跋扈,戾气满身。徒弟不也染濡目染吗?
我们说尊师,前提是为师要自尊,师父要值得人尊。师父境界得高于徒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翻看《论语》,看孔子与众徒弟之间,那是默契,是和谐,是温馨,是平等;循循善诱,和风细雨,没剑拔弩张,没有斤斤计较,有的是对道的探讨,对人生的各自感悟。孔子的徒弟脾气不同,志向不同,秉性不同,但都围绕在老师面前聆教。孔子从来没有把哪一个人拒之门外或逐出门下。据说,南郭惠子曾经问子贡说:“孔子门下怎么如此混杂呢?”子贡回答:夫子端正身心等着来求教的人,来者不会被拒绝,去者不会被制止。况且良医门前自然会有很多生病的人,矫正木材的器具旁边自然会有很多弯曲的木头。孔子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秘诀就是子贡问的:“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小孔子九岁,生性鄙,好勇力,志亢直,曾经凌辱过孔子,可是孔子用礼乐慢慢诱导他,使他穿着儒服,做了门下弟子,后来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阻政变,在激战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从容结缨正冠,慷慨赴死。顽劣之徒,杀身成仁,这是孔子教育所致。郭德纲自然不能跟孔子比,我想跟郭德纲复习复习圣人的话:“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要修谱,就好好修,修不好,摆不平,就修出耻辱,或者说,自取其辱。叫我看,郭德纲什么也不欠了,就是欠骂,徒弟骂骂他,兴许能回过神来,有点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