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坚《另解红楼梦》中:找到了全面破解红楼梦的秘籍本
两百多年来,人们为什么没有能够破解红楼梦的基本问题呢?
清朝时期人没有破解红楼梦,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没有普遍读到破解红楼梦的秘籍本。
胡适先生、周汝昌先生以后的人没有破解红楼梦,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秘籍本?没有认识到秘籍本中作者留下的破解红楼梦的圣旨。没有认识到秘籍本的设置机关、设置方式。
究竟什么是破解红楼梦的秘籍本呢?
——乾隆甲戌十九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就是全面破解红楼梦的秘籍本。这本书被简称为:甲戌本
甲戌本为什么能够成为破解《红楼梦》的秘籍本呢?
本人经过二十八年来反反复复地苦苦思考与寻觅,最终认识到《红楼梦》的秘籍本就是1927年北大文史博士胡适先生收藏的“乾隆甲戌十九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套藏书,后来被简称为:甲戌本。
甲戌本这套书,共二十八回,中间挖去了第九回~十二回和第十七回~二十四回,实际可以读到的内容只有十六回。因为中间挖去了两大块十二回内容,初看时给人一种不完整的形象,所以人们称这部书为残缺本。胡适先生在“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和“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两篇文章中也称该书为“残本”。当时亦有学者建议叫“脂残本”,也有人因这套书曾是咸丰年北京大兴刘铨福收藏过,建议叫“脂铨本”。
实际上,这不是一套残缺本。这套书,最初每四回装订为一册:第一回至第八回订为两册,第十三回至十六回为一册,第二十五回至二十八回为一册,整整齐齐装订为四册,是一套设计好的、具有完整体态的破解红楼梦的秘籍本。
所谓“残缺”掉的部分,是一种人为尽心设计、尽心打造出来的,恰恰是被挖去的两大块内容,即第九回至十二回和第十七回至二十四回,共同含有一个涉及红楼梦著作创作源头的“重大历史信息”。因为只有挖去这个重大历史信息,才敢将许多文字用《凡例》、批语和增加内容等形式标示出来,否则,担心当朝目击者一眼看穿,引发文字狱祸端。所以,因为挖去,而使秘籍本在单独保存、携带更多信息时会更加安全。在这套秘籍本中共存有1511条橙色批语,而在前两函,即前八回中就有1063条。
研究者,只有把乾隆庚辰二十五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庚辰本)与甲戌本结合起来,才能读到作者留给后人的全部历史信息。一个人单独拿到甲戌本或者庚辰本,很难全面读懂该书。即便对书中的批语深入思考,也只能是云雾缭绕,白白耗费心神,最终难以破解此书。
甲戌本之所以被称为秘籍本,是因为它具有其它任何版本所没有的功能。具有其它版本都没有的《凡例》,即红楼梦旨义。具有其它版本没有的特殊批语和增补语言。它用巧妙地“残缺设计”瞒天过海,补充扩大了已知条件,并将第一作序人的名号明确【眉批】出来;因为挖去的信息已经被庚辰本等传抄本携带出去,永远不会丢失;而秘籍本自身则没有大批传抄,只是谨慎暗藏等待恰当时机,有效延缓了当下的风险和文字狱事件的发生。
这就是《红楼梦》在乾隆朝被传抄和印刷,许多人用重金购买收藏,在嘉庆朝许多人不仅阅读此书,而且掀起续书热潮,还产生了如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和裕瑞《枣窗闲笔》等一些早期研究红楼梦的著作,但是这些靠近著作产生环境的人们却没有读懂该书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研究者均没有得到甲戌本这部秘籍本的指导与点化。庚辰本是早期最完整的手抄本,但是庚辰本第一回至第十回是没有任何批语的,它的批语是从第十一回前开始的。
也就是说,在当时很少有人能够同时具有甲戌本和庚辰本。我认为,从破解红楼梦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称这两种版本为“鸳鸯本”或者“阴阳本”。甲戌本为“鸳本,即阴本”,庚辰本为“鸯本,即阳本”。只有鸳鸯相配、阴阳相合之时,才能全面获取作者留下的真实信息,才能通过正确的应用甲戌本的已知条件和庚辰本的弥补与完善来解决红楼梦的基本问题;或者说,只有“阴阳相合、鸳鸯相配”时,才能产生出红楼梦著作背后悬挂着的真实历史背景、几大冤案以及非常确定的历史人物。
或者进一步具体地说,有了甲戌本,研究者就可以非常理智地、犹如解决三角函数问题一般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并结合庚辰本读到被挖去的重大历史信息,来寻找红楼梦著作的创作源头、创作原因、创作时间,从而准确地确定出小《红楼梦》原稿或者叫“雏形红楼梦”,即《风月宝鉴》最早的第一个作序人。
有了这样的基础定位之后,就不至于在茫茫的历史云雾中漫无边际的猜测、遐想与摸索。
2013年网上热议天津市“王超收藏本”。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将甲戌本《凡例》中的“红楼梦旨义”直接放在第一页,使看到这部书的人,第一眼能读到的首先是“红楼梦旨义”,然后才是第一回。这与甲戌本将“红楼梦旨义”放在《凡例》里面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放在《凡例》里面,有很大隐蔽性,容易被读者和研究者忽略,因为人们往往很容易惯性地按照对待《凡例》的态度去草草浏览后,就去开始研读正文。但是,将“红楼梦旨义”为题目,放在第一页是非常醒目和特别的,很容易引起人的高度重视与思考。
但是研究红楼梦的人们,始终没有把“红楼梦旨义”当作圣旨来对待。没有把它当作最高指令与基本原则来对待,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和套用,我终于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只要研究者紧紧抓住甲戌本《凡例》中的“红楼梦旨义”,老老实实地按照旨义中的指点来解决问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到红楼梦著作的创作源头、创作原因、创作时间和第一作序人。
然后再按照“红楼梦旨义”第五条的指点,紧紧抓住贾雨村这个要害人物,并警觉到贾雨村背后的历史原型人物,由此可以化解许多重大“疑难病症”,在较短时期破解红楼梦这座迷宫。
但是一下子靠“红楼梦旨义”第五条抓住“贾雨村这个要害人物”,对于初读红楼梦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本人认为,用“红楼梦旨义”解决了创作源头、创作时间和第一作序人后,再应用胡适先生的“绝版信息法”,来解决后面的问题就会比较快捷。到头来,再用“红楼梦旨义”中的第五条来检验和验证贾雨村这个要害人物,则会更加令人信服。
张志坚的《另解红楼梦》,正是确立了甲戌本的秘籍本地位,确立了“红楼梦旨义”的圣旨地位,从而全面解决红楼梦的基本问题。
![[转载]张志坚另解红楼梦中找到了:全面破解红楼梦的秘籍本 [转载]张志坚另解红楼梦中找到了:全面破解红楼梦的秘籍本](//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张志坚2015年10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另解红楼梦》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