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炮儿”冯小刚还不老

(2016-01-06 09:58:37)
标签:

逄春阶

冯小刚管虎

分类: 观星

“老炮儿”冯小刚还不老

逄春阶

 

    管虎导演的电影《老炮儿》,简直就是给冯小刚来了个私人订制。一开场,冯小刚扮演的六爷老炮儿,又是骂小偷要讲仁义、教育问路的小鲜肉要懂规矩,又是有理有据地教训打人的城管,瞪着俩眼,只要在胡同里跺跺脚,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儿;为维护自己的脸面,不惜以命相搏。这做派有点儿像冯小刚。一口地道的京腔,让人想到贫嘴张大民,但他比张大民张狂,比张大民贼,比张大民拧巴。他就是老炮儿冯小刚。

    演自己,由着自己性子来,加上常年在影视圈里摔打出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功夫,就没了表演的痕迹,老炮儿灵魂精准地附在冯小刚身上,血性尽显。让跟他配戏的演员逊色不少。颇有意味的是,冯小刚竟然凭“老炮儿”一角,牛刀小试,一举击败专业演员,夺得台湾金马奖影帝,得到业内认可,不容易。这说明冯小刚还不老,精气神还行。

    电影让人回味的东西真不少。第一感觉是,两代人像两头牛在较劲,双方都瞪着血眼,把全身的力气都涌到牛角上,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随时准备用牛角把对方挑下悬崖,但老牛在体力上略逊一筹。电影中,六爷的儿子晓波被富二代小飞绑架,在去寻找儿子的路上,六爷坐在飞驰的赛车里,赛车左冲右突,六爷呕吐不止。这个情节寓意很明显,眩晕的感觉,不正是现在50后、60后家长们所正在体验的吗?面对陌生的一切,仿佛自己从坟墓里被扒出来一般,迷茫、困惑、无所适从。唉,憋屈。

    六爷儿子晓波把小飞的豪车划了,六爷去赎儿子,满怀诚意地给车主小飞赔钱:“这是两千块你先修车,不够我再添,要是剩下就都给你了”。小飞的回答是:“大爷,这点钱打发要饭的呢。我这车漆都要从英国进口,一道划痕喷好至少要10万!”看似很滑稽,生活中可能就发生了。说明两代人的距离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代沟无处不在,到了无法对话的地步。怎么办?

    我这个60后走出影院,内心里在说:老了就是老了,得服老。尽管冯小刚借老炮儿的口说,就讨厌媒体动不动说年过半百的老人,但在80后、90后、00后眼里,咱们这些年过半百的人就是“老人”了,整天口口声声实事求是,对年龄就不实事求是了?

    面对那些富二代,那些小鲜肉们的某些行为,我也很讨厌,很气愤。但如换个眼光看,他们也有闪光之处。比如,富二代小飞挺横的,可是,面对老炮儿那种重义轻生的“江湖规矩”,面对那种维护自己尊严的气势,小飞从目光里透出一种神往之色,老炮儿的光泽让小飞照见了自己的委琐。还有,那个女孩子冒着危险将晓波送回家的情节,说明小女子性本善良。最耐人寻味的是,老炮儿父子一起喝酒,儿子的酒杯高于老炮儿,老炮儿很不客气地提醒儿子,跟长辈喝酒,酒杯低一点儿。让人感到温暖的是,儿子并没有抵触,没把酒杯一摔走人。儿子了解了规矩,则就自然地顺从了规矩。问题是,现在又有谁来教给他们规矩。有些过时的老规矩,是不是也得改一改?比如,摊上事儿了,江湖上的规矩是靠“茬架”摆平,而不是报警。类似问题,电影都提出来了。

    能提出问题的艺人,心灵上就没有皱纹,说明还有激情,是不老的。所以,我给冯小刚、给管虎点个赞。即使让观众诟病的那露出半个屁股的激情戏(确实有点儿少儿不宜),我也能理解,这段戏不生硬,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老炮儿,曾经的老混混,不管不顾地干那事是正常的。我觉得那段激情戏,还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老炮儿除精神上尴尬外,还有身体上的尴尬。我想冯小刚跟许晴在拍这段戏时,是肯定大笑不止的。从艺术上说,这是冯小刚的恶作剧,是老顽童的恶作剧。

    而冯小刚和挣脱牢笼的鸵鸟在北京街道上奔跑的镜头,则堪称电影的妙笔,它让我想起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没有天空的都市》《流浪者之歌》等。我赞同一位网友的点评:“在此之前,老炮儿如鸵鸟一样活得太憋屈了,他迫切地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释放。最后的茬架,对张学军(老炮儿)来说实际上是一次生命的狂欢。在赛车里的呕吐和发足狂奔的鸵鸟,一起构成老炮儿们的精神图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