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着冯唐,想起“荒唐”

(2015-12-31 10:55:26)
分类: 观星

看着冯唐,想起“荒唐”

□逄春阶

这里说的冯唐,不是苏轼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冯唐,苏词里的冯唐是西汉人,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里有记载。我要说的冯唐,原名张海鹏,70后作家、医生、商人、古器物爱好者。2013年底,冯唐以295万元的版税收入上了“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引起关注。而这次的“火”,是他翻译的泰戈尔名著《飞鸟集》。

  翻译一部诗集,能“火”不能,看谁翻译,冯唐翻译的就“火”,要不,他怎么能上了富豪榜呢,会写,还得会炒。今年8,冯唐翻译的《飞鸟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当时并未有太大反响。

  蹊跷的是,11月下旬开始,网络上出现了针对冯唐译作的质疑,如“亵渎泰戈尔”“充斥荷尔蒙味道”等,甚至有人摆出“诗歌翻译史上的一次恐怖袭击事件”的架势。冯唐翻译的句子被翻来覆去地引用,:“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等等。总感觉,后面有人在添柴加油。 

  1228日上午,浙江文艺出版社官方微博突然发布了“下架”、“召回”冯唐翻译版本的消息。召回书,就热闹了,跟召回有毛病的汽车不一样,一听说书被“召回”,大家纷纷抢购,一睹为快。事儿就如此荒唐!   

  从出版社微博看,召回的原因是,冯唐译本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有争议可怕吗?不可怕,见仁见智嘛。我的看法是,你这一召回,反而把事情弄复杂了,这叫烈火烹油。眼睁睁地,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变成了荒唐的娱乐问题。网上网下,围绕冯唐翻译诗句的几个词儿而七嘴八舌,泰戈尔被抛到九霄云外。

  据报道,1915年至今,泰戈尔的作品已有300多种中译本,仅《飞鸟集》一书,就有郑振铎、陆晋德、吴岩、徐翰林、白开元、卓如真等多个中文译本。但直到现在,我没看到有哪位学者耐心比较比较各家版本的优劣,站出来给受众一个权威的分析报告(我只看到有人列出了郑振铎和冯唐的翻译对比);我也没看到有资深翻译家出来针对冯唐的翻译,按照学术辩论规则跟冯唐辩论一番。李银河出来说话,那是瞎掺和,太业余。倒是冯唐不甘寂寞地接受媒体采访,自信满满地说:“泰戈尔的原著和我的汉语翻译都摆在那里,毁誉由人,唾面自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活好不害怕,冷对千夫指。”

  冯唐的被炒“火”,成为成功的传播营销案例。当下诗歌能引起广泛关注的,常常是非诗歌因素。比如余秀华,如果不贴上“脑瘫诗人”标签,能火吗?比如赵丽华,如果没有“梨花体”的命名,她会火吗?比如车延高,如果没有诗人官员身份、没有“羊羔体”的获奖,他会火吗?诗歌成了陪衬,成了非正常病灶上的一块疤痕。

  倘若冯唐中规中矩地翻译,老老实实地翻译,不求出新,只求稳妥,绝对不会火的。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人非常懂得传播营销规律,传播营销规律看似很复杂,通俗一点说,就一句话:好奇引发更大的好奇。出版社是特意约请冯唐翻译的,冯唐是最好的泰戈尔诗歌翻译家吗?未必。但他是能炒成话题的翻译者。只要炒成话题,就不愁卖书了。首要的是先把人们的好奇心撩拨起来,等撩拨得差不多了,再来个“召回”,让烧起的火旺些,更旺些。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面对荒唐的娱乐事件,笑一笑,由它去吧。《飞鸟集》有好多版本,可以随时拿来观赏,当然如果读原著,就更好了。我对冯唐突然来了兴趣。搬出《史记》,查阅一番。历史上的冯唐是个性情中人,一次汉文帝乘车遇到他,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侵犯。冯唐直言道:“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大怒,:“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冯唐说:“鄙人不知忌讳。”然后,为云中郡太守卫尚鸣不平。太史公赞曰:“有味哉!有味哉!”喜欢西汉冯唐那耿直透明的性子。而对当代的冯唐,读过他的东西,说不上喜欢,感觉有点儿聪明,都上了作家富豪榜,能不聪明吗?

                                               2015-12-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