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别让我失望
—为《我是先生》进一言
□ 逄春阶
有好说好,有孬说孬,闭眼瞎评不好玩,分不出孬好不热闹。这是我对评论的期许。山东卫视的《我是先生》栏目,前两期,确实不错。咦!山东还有如此节目?我专门写评论谈了感受,我可以拍着胸脯说,那感受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耐看的好节目太少,每次看到,忍不住说道说道,我还推荐朋友们关注。但是,接下来的几期,“先生”很不给面子,我的朋友很不客气地说我的眼神不好。看来,好话不能说满了,更不能说早了。
为了看这个节目,我都放弃了朋友邀请的“小酌”,老老实实地在周日晚上9点15分锁定那期节目,我期待着节目出彩,期待着我心仪的“好先生”出现,期待着“好学团”的三位明星马未都、寇乃馨、李咏妙语连珠。我心里暗想,节目组的哥们姐们争口气吧,叫人看看咱山东的水平,山东缺档在全国叫响的好栏目。
开场白照例是由董姝主持,董美女就是念广告词的,一直是微笑着数着几个核桃健脑,几个核桃冠名之类,我也没听明白到底是5个核桃还是7个或8个核桃!……我觉得董美女很傻很机械,你如果有《中国好声音》那个快嘴白痴主持华少的机关枪一样的节奏也行,起码算是标新立异吧,来个“核桃核桃核桃核桃……”重复一百遍也就记住看了,但没有。董美女让节目失分。董美女纯粹是多余,后面还有真正的主持人高晓攀呢。
“我是先生”初衷是好的,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秉承“有先生,中国强”的理念,展示当代师者风范,开启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之旅,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等等。这个定位很好,但是摇摆不定,剧组的着力点,不是在寻找师者风范,而是在寻找特殊学校的教师,比如在船上的学校的校长,辞职教盲人练太极的某大学老师、扎根云南景颇族山寨的荷兰先生乐安东等等。这些不是不可以关注,但是总给人猎奇之感。我希望的是,往前再走一步,深挖身处独特环境下,师者的独特风范,而不是止步于介绍当老师的辛苦与不容易。教书育人,哪个老师容易,都不容易。在不容易的基础上,让“先生”显出自己的风范来,这才是节目的闪光点。
节目定位还说,要“开启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之旅”,确实有这样的先生,比如年逾古稀的舞蹈家陈爱莲,就让人为之眼前一亮,她有几句话印象深刻:“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论调,说要爱一行才去干一行;而我更主张,要干一行爱一行。”正是有了这份难能可贵的专注,这位世界上最年长的舞蹈艺术家将美和艺术追求到了极致,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这种精神。马未都先生点评得很到位:“有了热爱和坚持,当先生就当之无愧。”
但是,我发现台上有的“先生”,有好几个没有当代师者的风范,感觉在凑数,比如,×××培训学校的一位年轻的先生,要当全国的英语培训师,讲的是“术”,而不是“道”,我看不到师者的风范,给人感觉有广告之嫌。我也同意马未都的点评,“恐怕你成不了全国的英语培训师”。
一边看节目,一边想起了韩愈的《师说》,韩先生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期盼“我是先生”能解我之惑,身处浮躁的环境,疑惑太多,希望好先生提供好的钥匙;迷惑太多,希望好先生提供解谜的密码。韩愈先生还在《马说》中有句话,耳熟能详:“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套用韩先生的句子:“世有好节目,然后有好先生,好先生常有,而好节目不常有。”好先生在民间,埋得很深,他们默默地,发着独特的光芒,把这独特的光发掘出来,不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吗?
对《我是先生》原来不想说话了,节目组的人有的还认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再说,办个节目也不容易。但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还是要说,爱之深,则责之切。因为《我是先生》应该能成个好节目,比《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开讲啦》之类发挥空间、发挥余地都大,完全能做出自己的特色,也就是,醒脑、提神、益智、感人。我相信山东卫视的传媒同行,有足够的智慧办好,也相信他们能理解我的苦衷,更相信他们不会让我失望。(2015年7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