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屈词穷忙啃爹
(2014-09-10 09:58:48)
标签:
育儿马三立马志明相声黄族民 |
分类: 观星 |
理屈词穷忙啃爹
——观马三立子孙作品《老骥新驹》
□ 逄春阶
10月1日是相声大师马三立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本来不想对马三立的儿子和孙子说点什么,但是看了北京电视台的中秋晚会(以下简称“秋晚”),觉得还得说两句。
在“秋晚”上,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孙子马六甲,和黄族民说的相声是《老骥新驹》,这个相声在今年天津“春晚”上说过。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味儿,但大过年的,就别说人家了。没想到这个相声又窜到了“秋晚”上。
相声说的是马年数马,要数出一百个带马的句子。马六甲每句话都必须带个“马”字,最后数不出来了,就来个“我爸爸叫马志明”。马志明应声上台,他也数马,最后数不出来了,来了个“我爸爸是马三立”。“我爸爸是名人吧”,理屈词穷忙啃爹。孙子沾儿子光,儿子沾爹的光。毫不避讳,直来直去。传统上是避讳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当然也有避讳过了头的,比如唐代诗人李贺才高八斗,进士及第十分有望。但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士)同音,朝廷认为李贺应避讳,就被剥夺了进京考试的资格。这是文坛上的悲剧。可是,没有了避讳,就没大没小,开始了张扬,张扬到无边无沿,蔓延开来,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啃老,有滋有味地靠啃老人的名声过活。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爸爸、爷爷是大名人。有出息吗?有意思吗?
再说《老骥新驹》,当马六甲说出“我爸爸叫马志明”时,马志明上场,冲着捧哏黄族民说:“你刚才叫我爸爸来着?我听见有人喊我爸爸”“你们俩,谁喊我都高兴”这是很明显在占便宜。当代相声的大毛病,就是占对方便宜。由《老骥新驹》(这个段子算好的)说开去,我觉得相声的当务之急是净口,现在相声演员的嘴太脏,开口就拿长辈、妇女和亲友及自身抓哏,互相糟蹋,你下流,我比你还下流;你无耻,我比你还无耻;你龌龊,我比你还龌龊。如此下去,相声就真没救了。我特别不爱听相声演员口里蹦出的脏话!一听那些词头就大,就对相声失望一次。靠说脏话抓人,是辱人辱己。
相声片段中,马六甲给马志明告状,指着黄族民说:“这里有个马仔,在挤对我呢”。黄族民也64岁了,你马六甲33岁,这样说,不知别人听着如何,反正我听着很不舒服。一个毛头小伙喊白头翁“马仔”!如果,你一个年轻人喊白头翁喊得观众大笑也行,一切为了艺术嘛。但是观众没笑。
黄族民呢,也来了。当马志明反复问:“我爸爸马三立是不是名人”这个问题时,黄族民开口了:“不但你爸爸是名人,你妈也是名人呢!”“马寡妇啊”。这句话,也有点儿损。上年纪的人可能知道黄族民说的“马寡妇”是有特指的,指的是著名评剧《马寡妇开店》,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白玉霜更是凭借此剧马寡妇这个角色唱红“上海滩”。但是,现在年轻的观众,知道的就不多了。而相声是明显地让人往马三立夫人上扯。
还有在相声里,没节制地拿郑和开涮,不妥,太庸俗。郑和确实姓马,是宦官,但他是感天动地的大英雄啊。我看到一个史料,大约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率领船队,有5次登临马六甲海峡北岸的马六甲市。马三立孙子马六甲的名字,不知是不是为了纪念郑和?相声为什么不抓住“马六甲”切入,而揪住“宦官”不放呢?
至少到目前为止,窃以为,马六甲还没找到说相声的感觉,太老实,放不开,除了他的名字有点儿喜感之外,举手投足,都没有味道。看看他爷爷马三立,那是浑身带戏,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喜感满满啊。马氏相声讲究精致和“现挂”,传统段子打底,揭露人性共同的劣根性。马志明呢,有乃父的一点儿味道。
相声是一代不如一代。7年前,我曾经为相声写过这么几句话:看苍茫大地,群峰连绵,而高峰少,正因为其少,才犹如一面凝固的旌旗成为无可争议的风向标。相声界的马三立和侯宝林,像泰山一样,拔地而起,是自然长在那儿,而不是堆起来的。马三立和侯宝林,没有啃老,可能也没老可啃。
“我不是艺术家,我是艺术家家属。”在8月30日下午举行的“纪念马三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面对来自官方对父亲马三立的高度肯定和评价,马志明以家属身份致答谢词时,第一句话便是对自己头衔的调侃。看来,马志明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很真诚地建议马氏父子,《老骥新驹》修改后再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