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方泽其书其人
(2014-04-18 15:59:48)
标签:
转载 |
分类: 荐文 |
方泽其书其人
籍成山
刘方泽先生的《中国新诗论稿》,已由香港新天出版社印行问世,这是其部分论文的结集。刚拿到样书,他即送我一本。真好!我可以不用翻阅各种杂志之劳,就能读到方泽先生那见解新颖、花团锦簇的文章了。
现在我们的文化市场,内容浮浅、质量低劣的庸品处处可见,在在多有;而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则凤毛麟角,少得可怜。对前者有识之士避之犹恐不及,对后者人们却是千呼百唤,祈盼得何等焦灼!方泽先生果然不负所望,携着他的《论稿》缓缓走来,掂一掂,份量很重,含金量不低。
方泽先生,很讲求创造性,并且具有这种能力。文如其人,独创性的思维火花在《论稿》的着笔行文处时有所见。他的不少观点如“情节抒情诗”、“戏景”等,都可谓发前人之未发,言他人之未言。当然,这并不是故作耸人听闻的标新立异,而是耽于诗艺、含英咀华后得出的真知灼见,它揭示了诗艺的奥秘和精髓,难怪阿红、孔孚、岳宗等著名诗人对其理论要称道再三了。
《论稿》在理论上的创新,恐怕得力于方泽先生那很高的悟性,及对诗艺、情感的精细体验。他的理论源于心灵对诗作的感悟碰撞,而不是对旧有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行文中他很少引用前哲时贤的定论,更不以其作为自己理论的推导起点,他甚至跳出了传统诗论的窠臼,独具灵视,直面诗作,我写我心,以此来进行自己的理论建构。《论稿》有言:“为了寻求佐证,我幸运地发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预见。”这坦率得可爱,也真确得可以:寻求佐证,如是而已。
方泽先生,重视实践,不喜空谈,具有浓郁的参与意识。他的灵视始终追踪当代诗坛,当代诗坛的风云际会也时时涌现在他的笔端:他曾大声疾呼,为朦胧诗争取理论认可的空间;也曾疾言厉色,对新诗玄虚化提出严肃批评;他强调“文学首先是思想的艺术”;也提倡诗的“语工而有韵”、“格律必须还乡”;等等。这些都是当今诗坛不得不辩的问题,也是青年诗人需要攻破的难关,因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事实上,诲人不倦的方泽先生,已为青年诗人的成长付出了很大心血,《论稿》中所收的几篇评论即是明证。可见其诗论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于是实践性就成了《论稿》的又一特色。
读方泽先生的文章,是一种愉快。他虽知天命,却有一颗青春的诗心,在学术上更是如日中天。我们期望他《论稿》的续编早日出版。
(发表于《胶东文学》199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