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书借“武松”之光
(2013-08-29 07:59:09)
标签:
牡丹肥城武松摁西门庆大个子娱乐 |
分类: 观星 |
偶看山东卫视,正在播放游大庆版《武松》,发现每晚播出后紧跟着来段山东快书,快书艺术家阴军,嘴一咧,头一歪,叮当一声鸳鸯板儿,说武大,道武二,拽着潘金莲骂她坏,见了西门庆拿脚踹。久违的山东快书,借电视剧之光终于又露脸了。很亲切。
尽管快书委屈地成配角,在夹缝中生存,但配角也是角,在夹缝中生存也是生存。记得电视剧《穆桂英挂帅》播放时,也请刘兰芳以评书说之,《穆桂英挂帅》看累了,或是看烦了,听听刘兰芳怎么说,也不错。电视剧嫁接传统艺术。编导们为吸引眼球,用心良苦。
《武松传》是山东快书的代表作,一代又一代山东快书的代表演员,都是靠“武松”起家,也靠“武松”看家。记得2008年7月,山东慰问团赴北川演出,我是随行记者,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李东风,在地震废墟上表演《武松打虎》,一会儿模仿武松,一会儿模仿老虎,惟妙惟肖,老少观众喝彩一片。当时我问李先生,快书有魅力,可为何没市场呢?他当时也很苦恼。最后归结到一点,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辉煌期,过时了,就过了。我仍记得李先生那淡然的笑容。
李东风、阴军的师父孙镇业,是我的安丘老乡,不幸在3年前去世,才66岁。临去世前,为采访一个曲艺问题,我们通过很长时间的话。孙先生兴奋地说了一些家乡的趣事,但对山东快书的艰难处境,他忧心忡忡。
武松摁住老虎不松手,孙镇业是“咬”住快书不松口。为让山东快书传承,他和他的弟子到处化缘,跟企业家交朋友,自言是“套近乎”、“别有用心”,见企业家高兴了,堆上笑脸,插个空,苦口婆心地推销自己,目的就是让企业家掏俩钱,搞快书比赛啊什么的。我看过中央台的一个专访,孙镇业是笑着说的。我想孙镇业这样做的时候,心里肯定不痛快。他是骨头里有钢的硬汉子,他能这样“软”,自有苦衷,传承一门艺术,竟如此之难!
山东快书表演的空间越来越小,快书人才自然也会越来越少。阴军曾说:“当年我在济南铁路文化宫、大观曲艺厅练活,唱《武松传》,一天唱六段,连唱两个月,把《武松传》来回唱那么多遍,很快就练出来了。现在的山东快书演员哪有这样的演出机会?”
看到徒弟阴军在电视剧后面的表演,若地下有知,我想孙镇业应该感到欣慰。
在电视上,阴军并不仅仅是按照传统的“武松”来说,时不时还来点儿针砭时弊。西门庆被武松杀死后,跟阴军搭档的潘长江说,武侠中有个“西门吹雪”,西门庆这会儿可是“西门吹灯”了,可以安心地“遗臭万年”了。阴军则把话题荡开说,西门庆可不是遗臭万年,现在山东的阳谷、临清,安徽黄山,在争夺西门庆故里。有建西门庆故居的,有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幽会地点的,有要打造西门庆品牌的。西门庆还好几个户口啊,西门大官人都成“香饽饽”了。
不说那个流氓恶棍西门庆了,还是说武松吧。我想跟电视剧导演说一说,给阴军的时间还是短了点儿,除去插播的视频,大约三分钟,观众的情绪刚上来,就收场了,阴军呢,好像也意犹未尽。
我对阴军的建议是,尽量多露点儿绝活,慢慢培养观众,兴许山东快书能多争夺点儿观众,走出尴尬。
■ 观星背景
阴军:山东肥城人。1980年从事山东快书艺术,1989年在济南拜山东快书艺术家孙镇业先生为师。2006年获第四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