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仲尼先生“唱”起来
——兼观雷岩
□逄春阶
别人一般打电话上来先扯两句,比如:老弟最近忙啥呢,如何如何,拐个弯再谈正事儿。雷岩打电话没有过渡,雷岩就是直来直去:“我们打造了歌剧《孔子》,心情激动又忐忑。请来欣赏。”孔子?歌剧?你雷岩胆子不小,曲高和寡的东西,竟然敢弄。
我不太懂歌剧,但要去,看看,听听。“孔子”的称谓太熟悉了,尊一声“仲尼先生”,更平实,更有人间味。仲尼先生可以放声唱吗?早就该唱了。天应之,地允之。
总体感觉不错。音乐方面,提不出啥意见,听着悦耳的就是好音乐。服装、舞美、歌词有些地方有可商榷之处,这些留着当面跟雷岩交流吧。
有点儿失望的是,为什么雷岩不演孔子,而演老子。有人说,雷岩是男中音,而演孔子需要男高音。我反问:谁规定孔子是男高音?我觉得孔子应该是男中音,温柔敦厚的孔子,中老年的孔子,雷岩的“男中音”演更合适,他有这个范儿。当然,现在王红星演得也很好,一个南方人,对北方的孔子体会还是蛮到位的,王红星从精神上拥抱孔子,以自己独特的高音塑造孔子,可敬。
2500年前的一个人,还活着,靠的是什么?是精神。从这个层面上讲,孔子才是真正的明星,不是流星,是恒星。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长什么样,说什么话,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我们在一起。遗憾的是,他也有被歪曲被利用的时候。但是毫无疑问,他的智慧依然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孔子,每代人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让孔子“动”起来。我看过薛中锐先生演的话剧《布衣孔子》,看过周润发演的电影《孔子》,还有孔子基金会搞的动漫《孔子》,如今有歌剧《孔子》了,尽管不完美,但是毕竟出现了。雷岩他们搞得很不易。
歌剧《孔子》打造,需要打通两关,或者缩小两段距离。一是缩短歌剧与观众的距离。歌剧是舶来品,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独立艺术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等,如果不经常观赏,很难分清楚。如何能让歌剧更接中国的地气,被更多的观众接受,这是个课题。二是缩短孔子与观众的距离。时间跨度2500多年,当代观众的兴奋点,如何被激发出来?如果它跟当时观众的审美趣向脱节了,就引不起共鸣。
白先勇做青春版《牡丹亭》有成功经验。他们首先是搞一个非常专业的编剧队伍。我采访白先生时,他说:“我是编剧小组的召集人。一共四个人。另外三位都是汤显祖专家,《牡丹亭》专家。怎么把这个剧编起来,开头的观念非常重要,我们有一个原则,汤显祖的东西,经典中的经典,精神绝对不能损害它,我们的原则是,只去删减不去增加。”借专家之智,是个提升作品质量的好路子。
雷岩说,首演后,要连演5天,以听取各方的意见完善修改。这就对了。多听专家意见,多听观众意见。作为“音乐之王”的歌剧,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山东该有自己的歌剧,花多大的力气打造,都不为过。现在歌剧阵容强大,艺术总顾问是吴祖强、金铁霖,音乐总顾问是周小燕。这些都是艺术界的顶尖级人物。相信这些人如果把能量真正释放出来,歌剧《孔子》就能够具有独特的品格和气质,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拥有中国音乐灵魂,就可以用中文唱响世界、为世界所接受。
我看到歌剧《孔子》宣传册上,印着雷岩的职务:“山东演艺集团总经理、山东歌舞剧院院长”。雷岩提官了,衷心希望他当了官,别丢了老本行。祝愿他在更大的舞台上,打造出几个拳头产品,真正做到孔子所说的“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
■观星背景
雷岩:1958年生,淄博人。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的高徒。曾拿过两次国际奖,省内唯一集白玉兰奖、梅花奖、文华奖三奖于一身的艺术家。与韦唯一起演唱第十一届全运会会歌《共圆精彩》,在歌剧《孔子》中扮演老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