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交给“二马冯”
(2013-07-10 07:57:39)
标签:
商业片边却都草根把手冯小刚娱乐 |
分类: 观星 |
换换总比不换好。张晓海、郎昆、哈文,包括那个犯了事的赵安等央视的一干人,就那样了,那两下子,都领教若干年了。旧人旧路数,老人老眼光。换换新鲜。咱先不指望“二马冯”有多么的好,有多少突破,咱就指望他来点儿新面孔,吹进股清风。冯小刚跟电视有缘,他早年参与制作的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以及《北京人在纽约》都是得到观众认可的。他胜在他的“平民意识”,后来拍电影,搞贺岁片,都搞得蛮有味道。从冯小刚的过去,看他的未来,大家对他有期待,很正常。如果说,让张艺谋或陈凯歌导春晚,那就不靠谱。“二马冯”,沾边儿,靠谱。但指望“二马冯”提提春晚的人气易,让春晚“脱胎换骨”难。
换了未必都说好。有人捧,就有人骂,众口难调。好在“二马冯”有娱乐精神:不怕骂、怕不骂、骂不怕。你是吐槽小呻吟,他是愤青地道小钢炮,谁怕谁!我是流氓我怕谁!我比较欣赏“二马冯”的心态,跟某些装神弄鬼的文化人不一样,他活得不太假,优点缺点都明显。当春晚的导演,作为拍电影的一个调剂,或者权当是体验生活,对搞艺术的,有益而无害。
最关键的,是真换,而不是假换。什么是真换?就是必须“二马冯”说了算,不能央视处处干预。又要马儿跑,又要拴在树桩上,它就是千里马,也跑不出缰绳之外的距离。没有创作上的自由度,不可能出精品。我担心“二马冯”支撑不住,到了年根儿上,猛然来一句:“老子我不干了。”撂挑子。“二马冯”真能做出来,他很会跟全国人民开玩笑。但最好别这样。我相信央视的管理者越来越懂得艺术规律,春晚都三十多年了,哪能不长进呢。相信“二马冯”坚持到最后,将马年弄成个“二马冯春晚元年”,然后再来个“二马冯春晚二年、三年”
有人问,小刚能治好春晚“顽疾”吗?我问:顽疾是什么?答:第一是近亲繁殖,第二是不接地气,第三是内容陈旧,第四是形式单调,第五是八股化……我说:顽疾治不好,因为是“顽疾”,沉疴。近亲繁殖,不是一天两天繁殖起来的,而且是近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怎么改?一锅端,不现实。不接地气,因为地气不好接,大家觉得地是脏的,丑的,土的,草根的,不高雅的,谁愿意接?第三第四第五都不好改。这些都考验“二马冯”的智慧。有一点我倒是相信,“二马冯”有点邪乎,不会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他的可贵之处,也就是这点邪乎,邪乎能打碎平庸。
当然了,“二马冯”喜剧风格的年夜大餐精彩到什么程度,都得徐帆说了算。CCTV得先伺候好徐帆,徐帆是“二马冯”的一把手。小刚拍电影,拍电视,都给夫人徐帆弄个主角当当,从过去的《一地鸡毛》到后来的《青衣》,包括《不见不散》、《一声叹息》、《唐山大地震》。央视春晚,当然也不能例外,起码得在小品中露个脸吧。
“二马冯”的春晚,应该会留下几个自创的词句,他擅长玩这个,像“队伍不好带啊”“做人要厚道啊”“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之类,让新创的词句流传,也很好,比什么都留不下要好。
●观星背景
冯小刚:1958年生,电影导演、编剧。祖籍湖南湘潭,出生于北京。现任妻子是演员徐帆。冯小刚作品风格以北方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