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恢复提水

(2013-07-08 07:12:59)
标签:

泉水

人老

太极拳

黑虎泉

高龄

分类: 日记

   

  昨(7)日从北京回来,四个多月没提水了。今日早起去黑虎泉。人仿佛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泉水,如此之多。黑虎泉三个虎头喷涌如故。但是池中之人,大煞风景。白石泉、玛瑙泉打水的,也把泉团团围住。让泉不透一丝风。政府准备的绿色水桶不够用,有些不自觉的人老占着。

     蹲在白石泉下,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抹把脸,顿觉清爽。这才找到回济南的感觉。但猛抬头,看到大呼小叫的人,又觉得憋气。

     张师傅等依旧在打太极拳。问陈均老人,说有时来,有时不来。现在来的晚了。陈老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了。

    泺源大街与和平路修路,早不修,晚不修,单单在这么热的天修。人本来心就堵得慌,再加上尘土飞扬,噪音盈耳。不知是怎么想的?

    “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阅古偶得)

陈增辉

  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为史”与“知道”的关系。意思是说,要掌握社会发展的“大道”,必须首先研究蕴含着社会发展“大道”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道”中,最“大”者当推治国安邦之道。因此,凡欲治国安邦者,首先必须研究历代为政者的治国之道,特别是治国安邦中的经验和教训,作为自己治国安邦的借鉴。龚自珍的这一真知灼见,上承中华先哲,下启当代精英,实为治国安邦之真谛。
    先哲们尊史、修史有着明确的目的,近期目标是育人,远期目标是“资治”。在这方面,孔子是一个典型。他开私人讲学之风,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尝谓“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但因没有现成的教材,于是搜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文献,重加整理编次,成《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种教本,既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又作为自学的材料。《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即“六经”,孔子以此教育学生,自己到五十多岁还读《易》,直读到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多次断绝。章学诚说:“《六经》皆史。”此言极是。如《书》记载了自尧至秦穆公为止的史实(公元前二二年至公元前六年);《春秋》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年)的史实。孔子用这些历史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蕴含于其中的治国安邦的大道,然后“立于朝”去建立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
    从孔子开始,以史育人成为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龚自珍在总结这一传统时指出:“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他认为历史同国家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他从“灭国”与“去史”的因果联系中,指明了“尊史”、以史育人的重要性。他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堕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真是真知灼见!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我们的先哲非常重视历史资源的开发,《春秋》、《史记》、《史通》、《通典》、《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林林总总,汗牛充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育青少年和人民,更好地振兴中华,是先哲对后来者的期待和重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07月16日第七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