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乏味无法沉醉
(2012-09-19 07:07:41)
标签:
娱乐鹿子霖中国《白鹿原》逄 |
分类: 观星 |
看着乏味无法沉醉
——也谈电影《白鹿原》
□ 逄春阶
“我支持任何一部电影有公映版本与导演版本,前一个是为投资人与观众需求,后一个是要表现作者意图。但不喜欢用导演版本的评论来忽悠观众买票看公映版本。这是一种对观众的不尊重。我到目前也没看过中国导演与制片人出版过导演版本的影片。不要再跟我说什么多少分钟的什么版本,没有版权的都不是版本。”
“……公映版本才有版权,才是作品被最终确定的版本。无论受了多大的限制、删剪与委屈,只要你接受了就要承担结果。我很看不起那些明明作了巨大让步,还要拿出来立牌坊的人。”
铁凝、崔健、崔永元、洪晃等大碗儿包括原著作者陈忠实本人对电影《白鹿原》一片叫好声。我怎么感觉不好呢?可能我欣赏水平差,也可能是他们看的全本。
我以下的评论,都以电影《白鹿原》公映版本(删节本)为据。总体感觉:故事讲得支离破碎、两性讲得滥而无味,老腔吼得不着边际、女角演得实在太累;儿辈选得老气横秋,看着乏味无法沉醉。
不用跟原著比,就说电影本身。碎片化堆砌,故事不连贯。感觉王全安在拍微博版的《白鹿原》。好电影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这部电影,人物形象是无血露肉。没有铺垫,鹿子霖突然就剪了辫子,革命了;没有交代,鹿子霖的儿子鹿兆鹏突然就搞起土地革命了;没有过渡,白孝文与田小娥在城里纸醉金迷着,突然就躺在寒窑里的炕上,揭不开锅,等死了。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观众被镜头晃得一愣一愣的。晕!
围绕田小娥,展开的两性故事,又俗又滥,就是没有韵味。黑娃到武举人家里当麦客,拿着拂尘,打扫房间,看到供桌上摆的饽饽,黑娃就用拂尘去色迷迷地撩拨,然后田小娥出来碰上。陕西面食多,饽饽大,但是这样淫荡的轻薄举止,是一个下人敢做的吗?导演简直玷污了大饽饽!鹿子霖老牛要啃嫩草,在寒窑中与田小娥的忙活,实在龌龊之极。本报18日刊登戴玉亮兄的《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那些事儿》,其实就是那些事儿!
华阴老腔,秦腔、皮影戏、面食等等民间元素堆砌得很多,总体上是有点不着边际。尤其是华阴老腔,在麦客累了休息时,配上老腔那场戏,是跟情节推进相融的。但后面的,田小娥跟那些臭男人的苟且之事,再弄上老腔就有损美感。我在影片中,还看到了华阴老腔的著名艺人王白毛,王白毛的演唱,网上有视频,他绝对是了不起的艺人,他在电影里,露了几秒钟的脸,为露脸而露脸,有啥意思?还有,老是呈现段奕宏等端着比头还大的碗吃面,光看到筷子在翻拉,不见面条少,简直像给陕西面食作广告。
女主角张雨绮,是王全安的夫人,演技不咋地,她演得累,我看着也累。那么多名人都赞美张雨绮的演技,这不是怪事,如果导演请我去看,我大概也得说好。我其实也很贱。导演都喜欢让夫人来当主角。你看,陈凯歌让陈红当主角,冯小刚让徐帆当主角。要当女主角,就得先给导演当夫人。夫人演得好不好,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夫人演。
电影中的儿辈们,选得都太老,首先是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由44岁的成泰燊演,鹿子霖的儿子鹿兆鹏由43岁的郭涛演,鹿三的儿子黑娃由39岁的段奕宏演。咱看看电影呈现的时间:1912年,这三个儿辈,大概七八岁,但到1920年,他们突然疯长,忽然成了现在的样子。太不可思议了。成泰燊给人感觉比他爹白嘉轩(张丰毅饰演)还老。当然,如果大龄演员装嫩能装得很像也行,遗憾的是不但不像,而且过于成熟,我看着很不舒服。据说,成泰燊是导演钦点的,用导演的话说:“白孝文这个人物是需要内加工的,而在一个时期,只有一个演员可以胜任,那就是成泰燊。”王全安太爱才了,以至于爱到忽略了成泰燊的老相。
一部好的片子,应该是让人沉浸在故事中,是享受,而不是难受。而《白鹿原》则相反,坐在影院里,几次想离席而去,但又担心后面“广告之后更精彩”,很乏味地看完。
回家,捧起小说《白鹿原》,扫一眼那句语言上带了点大男子主义味道,颇具诱惑的开头:“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明显模仿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如果苛求的话,这个开头的毛病在于和白鹿两家争斗的主线游离,容易让读者以为全书写的是白嘉轩的风流史。但小说最后呈现的是民族苦难史。这是陈忠实让人敬佩的地方。
回想刚刚看过的同名电影的开头,是割麦子,拍摄得场面很宏大,应该是民族苦难史的好开头,但是却拍成了风流史!这是王全安不让人敬佩的地方!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