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默吸毒丑闻不能遮蔽
(2012-02-15 07:42: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观星 |
■小逄观星·周三有约
张默吸毒丑闻不能遮蔽
张国立之子张默因吸毒被行政拘留13天后,于2月14日凌晨获释。耐人寻味的是,大多数媒体作了淡化处理,有点集体失语的味道。相比于张元、景岗山、满文军、谢东这些曾经的涉毒明星,媒体好像对张默特别宽容,张默并没有遭遇想象中的媒体“炮轰”。
从客观上说,最近热点新闻多,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张默的吸毒丑闻。
从主观上说,张国立危机公关显出效果。张默被抓后,张国立迅速道歉,态度诚恳。而张国立的私交冯小刚也以张默叔叔的身份道歉。“余年安得子孙贤”,大家发出当名爹不容易的感叹,张国立的好人脉,获得了公众的同情。
但是,张默吸毒的事实在那里摆着,就事论事,对这个丑闻,我认为,不能淡化处理,不能“人为地”遮蔽。张默的吸毒行为,是对社会公德的肆意挑衅,理应受到惩罚和谴责,必须让张默付出必要的代价,让步张默后尘者深感恐惧。有两个问题,需要搞清楚。
一、纵容吸毒行为,危害至巨。吸毒是漠视生命、毒化社会的丑恶行为。目前,吸毒问题呈蔓延之势。国家禁毒委发布的信息是,2004年,我国有吸毒者79.1万名,到去年11月7日零时,公安机关查获并登记在册的青少年吸毒人数已达178万。可怕啊,实在是可怕!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不要老盯着几个明星吸毒,要多关注民生,要多关注官员腐败。我要说,关注吸毒,就是关注最大的民生,如果吸毒蔓延全国,那么“东亚病夫”的帽子会重新戴到我们头上。吸毒,也是腐败,跟官员腐败一样让人痛恨,腐烂败坏,不得人心。吸毒不是小事,不是简单地抽一支烟,喝一杯酒,它能导致家破人亡。如果遮蔽吸毒的丑恶,纵容吸毒行为,就会麻木公众,最终丑行就会在自己鼻子底下泛滥;如果漠视吸毒行为,就容易让有叛逆心理的年轻人以好玩心态尝试,一试而身心陷入,不能自拔。面对日益严峻的禁毒形势,必须让以追蝇逐臭为乐、以吮痈舔痔为荣的“瘾君子”们成为过街老鼠。
二、淡化明星吸毒丑闻,危害至巨。部分公众有对明星的盲目迷恋,在潜意识里,觉得明星的毛病总是可以被容忍的,明星的错误,总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他们身上有光环,老觉得他们不是凡人,他们就该另类。于是,那些粉丝们,就效仿明星,明星干啥,我干啥,明星吸毒,我也吸,那才叫酷。一个严酷的现实是,青少年成为我国毒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占整体吸毒人群的比例已超过87%,这种潜在的危害,我们必须有充分的估计。明星吸毒,其危害,不仅仅是明星,我们每个人,我们的每个家庭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可不是小事。
还有,我们公众心肠好,吸毒的明星只要挤出几滴眼泪,只要多鞠几个躬,只要多说几个对不起,就受不了了,就会替明星说话了:张默还年轻啊,不懂事,谁还不犯点错啊?吃五谷杂粮放个屁哪有不臭的?十月怀胎的孩子哪有不生病的?你看张国立急得,该体谅人家啊,等等。如此,就放过去了。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事了。那被原谅的明星,又在圈子里混,然后再犯,这不是没有先例的。谢东吸毒“三进宫”,他也是起过誓、流过泪、道过歉的,结果不是一吸再吸吗?
我注意到,冯小刚公开出来表态,对张默在新片《一九四二》里的戏份儿,不会删减。冯小刚这叔叔,当得很场面。叫我说,戏份儿该删就删,冯小刚的决定是糊涂。不删戏份儿,就以为是爱张默了?叫我说,这是害张默。在对待明星吸毒的问题上,就是要矫枉过正。亲情和友情不能掩盖罪责,同情要分清是非,要有底线,对待不爱惜自己的涉毒明星,就不能客气。有了吸毒经历,就没有资格再做公众人物,就应该自觉退出明星圈,自己不退,就该逐出去。
张默获释的消息,恰与曾被毒品伤害的歌坛天后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辞世的新闻相遇。盯着这两个跟毒品有关的娱乐新闻,我心生感慨。
张默吸毒丑闻不能遮蔽。我们必须利用张默这个“典型”来教育公众。不要仅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那天才想起禁毒,要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