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大篷车”建起首个社区共建联系点
(2011-10-11 08:29:4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新闻 |
“张刚大篷车”建起首个社区共建联系点
一个点可以照亮一大片
□大众日报记者 逄春阶 报道
“张刚大篷车”是《齐鲁晚报》以全国著名胡同记者、济南市人大代表张刚命名的栏目,该栏目扎根社区、服务社区,从2010年3月开通以来,已成功开出了近100期,以贴近性和服务性赢得了众多读者的信任和喜爱。
作为老居民区,无影潭社区部分居民楼近日出现化粪池外溢现象,“张刚大篷车”的记者立即联系济南市城管局城肥二处和无影山街道办等部门,对堵塞的化粪池进行清挖、疏通。处理完后,济南市城管局城肥二处处长王伟利、无影山街道办主任谢贵东、“张刚大篷车”负责人张刚代表三方签订了“社区共建联系点”协议书,承诺加强沟通和协调,完善社区服务,建起为民服务长效机制。
社区居民、济南市百姓城管十佳先进工作者,69岁的汪希福说,社区共建联系点给我们送来温暖。其实社区无大事,比如我们社区的百姓城管队,是自发组织的,就说扫雪吧,我们肯定有没扫到的地方,但自觉扫就是一个亮点,大家都扫,就是多个点,所以说,一个点可以照亮一大片。
走近读者,才能真正知道读者想什么,才能真正知道服务到不到位。接过《齐鲁晚报》记者送上的读者问卷调查,还没填,无影潭社区居委会主任赵爱玲就说:“我们社区能评为全国妇联基层文明建设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中老年人功不可没,他们是活动的主力,比如我们组织的护校队、护泉队、巡逻队和社区百姓城管队,我们组建的影潭文学书画院和泉韵艺术团,老年人兴致最高,中年人次之,但年轻人参与的太少,我建议报纸多宣传社区的年轻人,引导他们出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社区更有朝气。”影潭文学书画院院长吕新毅说:“希望报纸呼吁更多的高层次画家、书法家、作家到社区来,用他们的才艺支援我们,艺术家一个人,有时就能带出一批人来,久而久之,高雅的社区文化就慢慢形成了。”
“张刚大篷车”负责人张刚说,作为一名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才有根,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