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家的话多悖”
(2011-04-27 06:31:16)
标签:
张伟平、逄金陵十三钗莫泊桑娱乐 |
分类: 观星 |
张艺谋新片《金陵十三钗》即将关机。影片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讲述了1937年13位秦淮河妓女在南京大屠杀中为挽救更多的生命挺身而出的故事。制片人张伟平接受采访,夸得都没了谱。我注意到,其中有这么几句:“这个题材比都是写妓女的《羊脂球》、《茶花女》高了一个档次,它是在战争背景下,牺牲个人幸福,有人性的光辉,有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世界人民都能接受,题材可遇不可求。”(据大众日报4月15日报道)
“这个题材比都是写妓女的《羊脂球》、《茶花女》高了一个档次”。题材分档次吗?什么是题材?简单说来,题材就是创作素材,也就是创作对象。比如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军旅题材,好像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只是以妓女为题材比较稀罕而已。《金陵十三钗》(以下简称《金》)、《羊脂球》、《茶花女》,都是写妓女,写她们的遭际。如果区别的话,一、《金》写的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妓女,而后两部则分别写的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上半叶的妓女,年代不同,就要分档次吗?二、《金》写的是中国的妓女,而后两部写的是法国妓女,国别不同,就要分档次吗?三、《金》写了十三个妓女,而莫泊桑和小仲马分别只写了一个。写得多,就档次高吗?
题材不分档次,关键是看你怎么写,而写得孬好有档次之别。《金》小说我看了,《羊脂球》、《茶花女》,多年前我也看了,而且不只看了一遍。可以说,《金》与《羊脂球》的主题基本一致,我看不出《金》的档次高在哪里。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如要分档次的话,一是《茶花女》,二是《羊脂球》,三是《金》。至于将来改编成电影,里面的人物形象怎么表现,我就不知道了。我说的是小说。
张伟平把当代的一部作品,跟两部经典作品相提并论,而且说这部当代作品比经典作品“高了一个档次”。目的是什么,无他,就是要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这是可以理解的。王婆卖瓜,不夸怎么卖?但夸要有个度,无边无沿的夸,就很没智慧含量。《金》在艺术上比经典小说高一个档次,这可能是事实,但前提是《金》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以我的阅读经验,《金》没有张伟平说得那么好,小说写得仓促而粗糙。它离经典还很远。卡尔维诺如是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甭说别的,自112年前,不懂外文的我国近代翻译家林纾以冷红生为笔名,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合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即《茶花女》)起,小仲马的这部作品就在中国流传开来,主人公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几代中国人,并享有“外国红楼梦”的美誉,歌剧《茶花女》至今在中国长演不衰。其魅力了得。这才是经典啊!
鲁迅先生早在《名人和名言》中就说过,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博识家的话多浅,意义自明,惟专门家的话多悖的事,还得加一点申说。他们的悖,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他所专门以外的事。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
张伟平算得上电影业的专门家了,尽管当过药剂师,搞过房地产、航空食品及药品代理等经营活动,但近年来一直跟张艺谋合作,投资拍摄了《幸福时光》、《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每一部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按说,小说跟电影也沾边,他说的该是自己专业中的事,该不悖的,为什么悖呢?一是“被崇奉所诱惑”,有了名了,就信口开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二是,唯票房是图。于是乎,就言过其实。评价就多了些水分,就不客观了。
说白了,张伟平就是要炒“妓女题材”,要我说,不是不可炒,但要有个分寸,如果老围绕着“妓女”做文章,就太庸俗了。社稷罹难,兵燹迭起,十三妓女义无反顾斗倭寇,壮哉!更悲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女子们在往前冲,男爷们都干什么去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挖挖,可能还是一部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