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普通的陶瓷餐具
逄春阶
我有一套普通的陶瓷餐具,用了二十一年。我对这套餐具有着特殊感情。因为这是大学同学明山、凤霞夫妇在我结婚时送的。今年正月初四,同学相聚,我问明山,还记得你给我的结婚礼物吗?明山笑着说,早都忘了。但我没忘,我妻子也没忘。妻子说,什么时候用这些盘碗,就想起你们来。
面对老同学,细数我的家珍:一大盘,八中盘(四浅底,四深底),八小碟,八小碗,八小汤匙,一大汤碗,一大汤匙,一椭圆形鱼盘,计三十六头。乳白色,点缀着浅蓝色、浅灰色相间的小碎花。明山哈哈笑着说,那时又没有多少钱,有钱该送更好的。
那时,我们大学毕业的月工资是五十多块钱,这套餐具差不多花去明山半月的工资。我妻子当时从河南南阳往回调工作,还没有着落,工资停发,我当时都是寅吃卯粮,每月都提前到单位财务科长那里借钱。但是妻子把这套餐具摆在我们婚房(一间十五平米的单身宿舍)的最显眼的位置,几乎每天都要擦拭。
我们家和这套餐具的关系可以说是经过时间和空间考验的。我搬过六次家,最后一次从潍坊搬到济南,换过好几次沙发、书橱等家具,但这套餐具始终伴着我们。可以说,这套餐具,盛过了我家二十多年的菜肴。无论是萝卜白菜,还是山珍海味,它都尽职尽责。它成了我家的一部分,成了我们全家的朋友。后来,一次搬家,是我不小心,竟然失手砸了一个中盘,被妻子数落了半天。从此后,再没损坏过。
我想,如果当时明山给我一个二百块钱的红包,我大概早没有什么感觉了。那钱早不知花到哪里去了。明山看到同学的小子日开始过了,应该有套餐具,没有餐具,算什么家呢?于是就送了过来,然后忘掉。这就是同学友谊,其淡如水。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这套餐具填补了我家的一个空白,以后,也有朋友送餐具的,色泽、质地当然都要比明山这套高,但是,我一点感觉也没有,就扔在储藏室里,一任盛餐具的箱子上落满了灰尘。妻子说,总觉得用惯了那套餐具顺眼,没有那些复杂的装饰,普普通通。
现在婚礼,已经不兴送餐具了。现在兴送礼金,从五十元、到一百,到二百、五百,甚至更高。但参加结婚仪式,仅仅是去喝顿喜酒而已,印象一点都不深刻。感觉如此平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自己年龄大了,麻木了?好像也不是。都说,钱能通神,什么都能买到,但是真正的友谊能买到吗?真正的友谊,那种经历过患难的友谊,是永远买不到的,因为刻骨铭心。带有功利性的交换,多是浅的、浮的,一碰就碎的。朋友结婚,朋友的子女结婚,我是倾向于送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的,但是,想归想,最后,也是随大流,包个红包,简单快捷。
有家珍,自当珍惜。有家珍,而不知珍惜,一个人的心灵,就枯竭了,就苍白了,就不滋润了。盯着这套普普通通,色泽圆润的餐具,看起来相当舒服。记得结婚那年冬天,下了场小雪,屋内我生着温暖的火炉,我和朋友围炉喝酒,有点醉意,拿出两个碗,轻轻一敲,其声如磬,如闻天籁,把餐具整体摆起来端详,更觉得是最美的摆设……
遥想这套餐具从博山的某一个地方开始制作,到烧窑,到出厂,然后抵达潍坊,到明山手里,再转给我,我又带到济南,它几乎完好无损。这难道不是缘分吗?是人与物的缘分。
人找餐具,餐具也在找人。同学情谊,是不掺杂质的。
2011年2月11日下午写于耐烦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