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读迟子建《白雪乌鸦》
(2011-01-07 11:48:46)
标签:
迟子建哈尔滨白雪乌鸦北极村童话文化 |
分类: 杂记 |
逄春阶
这是2011年看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迟子建的小说,我比较喜欢,我看过她的 《北极村童话》《日落碗窑》《树下》等,她的小说比较有诗意,细腻,委婉。
这部长篇是写的100年前哈尔滨鼠疫的事件,各色人等在死神面前的种种表现。写出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有几个人物塑造的不错,比如从良妓女翟芳桂,比如赶马车的王春申,比如华人医生伍连德。还有为老母而慷慨赴死的山东人秦八碗和为爱人而慷慨赴死的决绝女子陈雪卿,冰清玉洁的才女于晴秀,财迷商人纪永和,天真无邪的少年喜岁,俄国演员谢尼科娃和女儿娜塔莎,等等都栩栩如生,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塑造的华侨医生伍连德和官员于驷兴,虽不施重墨,但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甚至被逐出宫门的太监翟役生的悲惨命运,也让人同情,这个生理和人格都被扭曲的人,真正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迟子建依然是靠她的诗意的叙述语言取胜。虚实结合得很好。开头就能见出:“霜降在节气中,无疑是唱悲角的。它一出场,傅家甸的街市,有如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离了水,有点放挺儿的意思,不那么活色生香了。那些夏日可以露天经营的生意,如理发的,修脚的,洗衣服的,代拟书信的,抽签算命的,点痦子的,画像的,兑换钱的,卖针头线脑的,擦皮鞋的,不得不收场,移到屋内。不过锔缸锔碗的,崩苞米花的,照旧在榆树下忙碌着——他们的活计中有炭火嘛。不同的是,他们倚靠着的榆树,像是一个万贯家财散尽的破落财主,光秃秃的,木呆呆的,没剩几片叶子了。这时节,弹棉花的和卖柴的得宠了。弹棉花其实就是让死去的棉花再活过来,它们蓬松柔软地还阳后,女人们就得抓紧给家人做棉袄棉裤了;而卖柴的呢,却是让活生生的柴,热辣辣地死去,化为烟和灰。柴草铺那些脚力过人的小伙计,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走街串巷,把柴送到饭馆、茶坊、客栈、妓寮、澡堂子和戏园。到了冬天,那里的红火,是靠它们烧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