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山楂树之恋》

(2010-09-21 12:20: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日记

   上午9点50看《山楂树之恋》,总体看是单薄的。小说,单薄,电影还要单薄。对时代背景的交代过于简单。看完,逢雨。秋雨。凉。

    下午,看到刘苏里先生在中国青年报(21日)上的小文:还说邓晓芒,邓小芒是我非常尊重的学者。
    邓晓芒至少有三个社会角色:哲学家、教师和战士。作为哲学家,他著述等身,最近连续发表三部重要作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儒家伦理新批判》以及《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这些天搬出他过往作品,一一翻阅,比较熟悉的有早期作品《灵之舞》,认真读过的《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还有《文学与文化三论》、《人论三题》、《新批判主义》,等等。这还只是他作品的一部分,不足一半;作为教师,也领教了他讲授康德著作的章法,真是令人赞叹。我说过,要是全部高校有500个这样的教师,中国教育将会改观。一位朋友说,不要500,50就够。我们扳着手指头一数,恐怕5个都挺难;作为战士——他怎么就是战士了呢——对,他是战士。谁说来着?战士是自觉的,邓是自觉的战士,他的多部作品极富论战性,都是作为战士的产物,比如《新批判主义》,和刚刚出版的《儒家伦理新批判》。
   三个社会角色是如何统一到一个人身上的呢?恐是缘于宿命般的使命感和对民族根本利益的看法。听起来很老派,可就是他角色合一的秘密。他对哲学的理解也很老派,为民族福祉开辟道路。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他的哲学,冷拔、峻峭,带着江南出鞘利剑的寒气,但也有转暖时节,温情脉脉,灿烂千阳。他是时代的儿子,他的哲学也为这个时代而存在。他是我们这个时代可敬的哲学家、教师和无畏的战士。

                           无与伦比的巨制

  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20万言缩写本组织一部200万言的“句读”,前后为一届届学生接力般地讲授14个学期,这种情况,即使在西方世界恐也少见,汉语学术界,数十年来,仅此一例吧——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人民出版社)的出世,历尽艰辛,虽然说不上是“横空出世”,但其给人的震惊与喜悦,也是言语无法表达的。它实在担待得起一部巨制的名声。

  邓说,每次课三四小时,一个学期最多只能讲二十来页,有时只能讲十几页。先由一名学生朗读康德的一段文字,要求“一口气读下来”,语气不能中断,且要强调关键词、重点词,然后要求该生一句句解释,最后由邓自己依据德文本逐句讲解。每每,听课的学生从十几人扩至七八十人,开放式授课,什么人皆可入座,有教无类。够奇特吧。当今之世,还有第二人如此做法吗?

  这是怎样一种情景,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毅力,考验的是怎样一种心智?邓说,两大本,七斤八两,但它太重要了,我们缺的就是这个。虽然这样的讲授,无一学生从头听到尾,但邓教会了学生如何读书,杜绝囫囵吞枣,似是而非。这样的基础功夫,本该让所有学生享有,可有此福分的,只能是凤毛麟角。由此我想,假若中国大学,有500位邓这样的教师,我们的学术思想之进益,该会怎样?这个数字,也仅仅是全部教师的千分之一不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