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不下去就杀个人
————我看电影《风声》
□逄春阶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随笔《写不下去就“杀”个人》,其中有一段:“西方一位作家曾经戏说过,小说写不下去,怎么办?你‘杀’个人。用笔‘杀’个人,自然能悬念迭出,情节曲折。这位作家的逻辑是:反正在纸上,人可以随便“杀”,‘杀’得越残忍越过瘾,越能迎合观众和读者的需要。”看完电影《风声》,我脑子里冒出的句子是:“演不下去就‘杀’个人。”
《风声》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日本侵略者的杀人游戏,把五个“汪伪”政府的中国人关起来,互相猜疑、揭发,然后推出去上酷刑、死亡。影片揭露了日本鬼子的残忍和无道,让我们的革命者在非人境遇下接受考验。这主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艺术表现上暴露出的自然主义倾向,削弱了主题。虽然表现出了“老鬼”、顾晓梦这两个革命者的英雄气概,但给人的效果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在事实上掩盖或歪曲了剧中各个人物的信仰和追求。
我绝对相信,日本鬼子比电影中演得还要没人性,还要狼心狗肺,还要嗜血成癖,这是残酷的历史真实,是我们心灵深处永远的伤疤。但是电影毕竟是艺术,不是历史的再现,艺术的力量给人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而不是简单的感官刺激。比如对女人顾晓梦、李宁玉花样百出、场面逼真的酷刑,完全可以用更含蓄的手法表达,在电影中,像野兽般的男性(日本侵略者和伪军)以玩弄女性的心态来表演,我看了不舒服,很不舒服。最不舒服的是,黄晓明戴着口罩,色迷迷的样子,把李冰冰剥到全裸。
我看到黄晓明扮演的那个武田机关长,有点太偶像了,太精致了,黄晓明没演出武田的残忍,是表面化的,刺激的,倒是表演出了日本兵的“帅”和“酷”。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方化扮演的松井。松井给人的印象是阴森森的,这应该说是方化利用眼神与目光达到的一种效果。松井有着一双大牛眼,注视人的时候,有一种阴鸷般挖掘到底的尖锐,松井那种长久的连带着眼白死死盯人的目光,让人起鸡皮疙瘩。而在这些细部表演上,黄晓明还是太嫩了。负面影响是,让许多年轻人模仿他的样子来教训小女生李冰冰,觉得很好玩。
整场电影看下来,王志文演得最好。他演伪军特务处处长王田香,可以说把一个集诡诈、狠毒、机警、圆滑又善于奉迎于一身的大汉奸演活了,在电影中王志文那眼神里透出的冰冷和残忍,这是真功夫,而黄晓明,包括英达、苏有朋都逊色得多,黄、英、苏三位的眼神都是空洞的,尤其那个黄晓明,是轻浮的。
喜欢观看同类被杀,也许是某些人的嗜好,但这肯定不是一个健康人的正常心态。有一年,我在沾化县采访,是一个早晨,在一个路边店门前,我看到一个人在杀羊,另一只羊被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眼盯着同伴被杀的全过程,它眼泪汪汪……我看了很揪心。我想,如果拍电影的话,你没必要给杀羊的残忍场景来个特写,没必要展示刀子滴血的样子,没必要展示第一刀下去的样子。你只要把那只待宰的羊盯着同伴的泪眼展示出来,就够了,也许这更震撼。
血腥味十足,拿着生命开玩笑的历史题材影视剧越来越多,我深感忧虑,时常有这样的感叹:生活中滥杀无辜,法律严惩;艺术中无故杀人,该当何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