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牛年能擒金熊吗?
□ 逄春阶
曾经五次杀进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并以《霸王别姬》揽获一尊金棕榈的陈凯歌,如今第一次进入柏林影展的主竞赛单元。他执导的《梅兰芳》作为今年入围柏林电影节主单元的唯一华语竞赛片,将于柏林时间10日晚上亮相。陈凯歌正式开始了牛年擒熊之战。从感情上讲,我很希望陈凯歌能捧回金熊,但愿那帮聚集在柏林的评委们给足陈导面子,“不差钱”的陈导现在需要的是自信。
春节期间,我仔细看了电影《梅兰芳》。凭我的内心体验来看这部片子,它没有超过《霸王别姬》,总觉得不过瘾,情绪不能进入电影中。我感觉这部电影故事框架单一、人物形象干瘪、思想内涵单薄,最大的失败就是让黎明扮演了梅兰芳。我特别不看好黎明,他演得太差了,他跟木桩不同的是,能面无表情地背诵台词。黎明的所有表演,根本就不靠京剧艺术家的谱,倒是少年梅兰芳的扮演者余少群我很看好,小余无论是扮相还是做派,都有梅氏风韵,看前半部的时候,我觉得陈凯歌成功了,可是黎明一出来,我心里说坏了,果然一塌糊涂,越往后越差。《梅兰芳》这部片子真让黎明给糟蹋了。
我最不满意的是黎明演的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军演出那场戏,黎明仿佛去逛商场逛累了,没刮胡子,很随意地面对日本鬼子,根本看不出一点紧张味道。而我曾经看过陈炳熙先生写的梅兰芳的纪实小说,梅兰芳在去对付日军的时候是精心化了装的,且看:“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黎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再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在千万人心目中傀然铸就的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潦倒相是梅兰芳故意表演给日本鬼子看的,都病成这样,无法登台了。这可谓一个有骨气的艺术家最精彩的表演,就连日本人也被蒙骗过去。而这一切黎明都没演出来,流行歌手的素质,大概无法体味这个境界,也没有勾勒大师魂魄的功力。我想那个在老毕“星光大道”上推出的李玉刚也许比黎明更适合演。可能陈凯歌对自己的票房不自信,只好拉个大腕儿来垫底,一个章子怡不够,再把黎明拉上。黎明表演差点,但他能带来人气。为了票房,陈凯歌就什么都不顾了。
影片对邱如白形象的塑造过于简单化,邱如白在电影中的许多行动,都显得突兀而不自然,仿佛他在梦游一般。我看过齐如山的有关资料,总感觉邱如白就是以齐如山为原型塑造的。巧的是,著名剧作家翁思再先生在《非常梅兰芳》中也说:“电影《梅兰芳》里有一个以齐如山为生活原型的角色叫‘邱如白’。”我2月10日看到媒体有邱如白惹齐如山后人不满的报道。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齐如山先生的外孙女贺湘善,认为邱如白“毁”了齐如山形象的地方源于电影中的多处“虚构”:首先,电影中邱如白是冯府“刺孟”案的主谋,一个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惜牺牲他人生命的恶棍;其次,电影把邱如白描写成要梅为日本人演出的奴颜媚骨者;还有,邱和梅之间的关系被渲染得太过暧昧……等等。对此,《梅兰芳》宣传总监黄斌曾回应称,邱如白是“梅党”众多人物的综合表现,是虚构人物。编导跟齐家后人谁是谁非,我就不好评价了。但邱如白的形象应该拍得更有个性化些。其实,齐如山跟梅兰芳的精彩故事很多也很精彩,不知为什么编导没有在这方面用力气。“梅孟恋”呢,是个很老套的故事,我没看出陈导在处理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把我们的京剧艺术介绍出去,把含蓄而内敛的东方情感表达方式传播出去,这都很好,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嘛!而我想说的是,陈导的电影语言没有把艺术大师的故事讲好。我认为原因在于陈导没有准确捕捉到艺术大师的魂,或者是捕捉到了,但限于自己功力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来。陈导如今没有沉静下来或疯狂起来拍摄一部真正震撼人心大片的余裕和心境了。
话说回来,电影获不获奖,可能影响到票房,但对一部优秀作品来说,不能在艺术上增加或损减丝毫的分量。陈凯歌牛年能擒金熊吗?我们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