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杨守森先生《艺术境界论》

(2009-01-22 22:33:34)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这几天在读杨守森先生的专著《艺术境界论》。杨先生不紧不慢的论述,甚合吾口味。思维之缜密,颇可玩味。例如,他谈到千年古树:“为什么会比一棵普通的树更容易唤起人的美感,重要原因恐也在于:那似乎挣脱了生老病死之类自然规律的胁迫,拥有久远生命活力的老树,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希望能够‘长生不老’的愿望。”(第308页)

     这是杨先生对千年古树的解读。由杨先生的解读,让我回想我对古树感兴趣的理由,我一是惊叹树的久远的生命力,超过了我们人类,它迎风送雨,雪压霜摧,日晒月蚀,岿然不动,不似人老是浮躁地走来走去,它有了定力,而这定力,恰恰就是它能越千年而不衰的源泉所在。

    孔子在《雍也》中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千年古树之美,如万年不动之山,在于其静,合乎了“仁者”阔大宽厚、岿然不动的“静”性。杨先生说,这种欣赏属于“一定功利性质的表层明晰价值内涵”,“是一种明晰向往的人格之美。”(第309页)。换言之,也就是不自觉地把千年古树人格化了。

    人格化了古树就那么站着,我遥想着我的祖先曾经在它下面乘凉,曾经吃过它的叶子,还有不知飞到何处的鸟儿曾经栖息它的枝头,鸟儿与我的先祖都离去了,而它依然站在那里……

   这就是千年老树。

   这棵树是谁栽的呢?

                                                       2009年1月21耐烦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