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故事杂谈 |
一个温暖故事的传扬
从去年开始,诸城市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具体做法是,把地域相邻的几个村规划为社区,在社区中心设立公共服务机构,其中司法服务也是很大的一块。潘波包着万里、解留、东楼社区,仅万里这个社区有2万人口。他原来就跟这里的农民熟悉,如今把社区当成平台服务起来更是如鱼得水。
我们在万里社区采访时,听到一个温暖的故事。有个叫傅培玉的,今年41岁,上世纪90年代,他因为年轻帮着朋友打架,曾经劳改了几年。当时的举动,全是因为年轻气盛,现在很后悔。回来后,一直追求上进。潘波也经常跟他谈心,帮助他解决困难。傅培玉很佩服潘波,觉得潘波人正派,特别是尊重人。
有一天,傅培玉主动来找潘波谈心,他讲了自己今年2月14日那天发生的事。那天傅培玉生病,由妻子陪着到诸城市区鲁抗大药房打吊针,打完后开车回家时路过扶淇河桥。发现有两个小孩掉到冰窟中。傅培玉对我们描述说:“当时,我看到河边围着好多人。就停下车,过去一看,是两个小孩,小孩的头和脚担在冰上,屁股在水里,幸亏他们穿着羽绒服,要不早沉下去了。河中心3米多啊,真是吓人。我就听着小孩喊‘叔叔救我’‘叔叔救我’,声音越来越弱。”
傅培玉一听,脱了外套就要往下跳,妻子拦住他说:“你刚打完针,不要命了!”傅培玉根本不听,他将外套和车钥匙塞给妻子就跳下了水,胳膊上腿上都让冰茬子划得生疼。他从救人者董焕军手里接过落水的小孩,冰冷的河水冻得他全身麻木,游不动了,开始下沉,呛了两口河水。在靠近岸边10米左右时,有人抛给他一根绳子,他拽着绳子才被拉上了岸。上岸后,好多人都帮着他脱衣服。一个妇女还给他披上了羽绒服。他媳妇都傻了,当时都吓得没了反应。“岸上的人,都给我们鼓掌,我当时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傅培玉对我们说。
另外4名救人者都跟随120车到医院去检查,傅培玉觉得没什么,就与妻子一起上车回了家。到家后,他感到浑身发冷,抱着热水袋,喝着他母亲给他熬的姜汤。上高中的儿子得知父亲救人的事后,感到很自豪。
2月15日上午,儿子带同学来家聚会时,将爸爸救人的事对同学们说了。同学们都高兴地用手机跟救人英雄合影。谁知几家媒体的报道一出来,上面并没有傅培玉的名字。儿子觉得很没有面子。傅培玉对我们说:“我其实无所谓,救人是应该的,我主要是为了给儿子一个交待,儿子觉得在同学中间抬不起头来,我要证明不是骗他。”
傅培玉一五一十跟潘波所长说了,想咨询咨询怎么办?潘波当时眼前一亮:“好啊,傅培玉,你真了不起!了不起!是壮举!”同时建议傅培玉跟记者沟通沟通,千万别采取过激行为。人家记者采访,可能了解不全面,这也不牵扯到侵权的问题。应该多理解。接受了潘波的建议,傅培玉找到当时写稿的记者,记者又根据他的描述,又访问了其他见证人,补写了一篇稿子。傅培玉救人的事迹终于传播开。潘波也经常在一些场合谈到傅培玉,替他扬名。
傅培玉告诉记者,多亏潘波所长这几年给我的帮助,尤其这次给我的开导。傅培玉还对我们自豪地说:“我们这次5个人救人,有三个是退伍军人,其中有我的一个战友孙桂其,我们22年没见面了,都不认识了。”
潘波说:“安置帮教一直是我们社区服务的重要职责。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帮教,就是多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像傅培玉这样的人,见义勇为的壮举,令大家敬佩。这是他的闪光点,我们就是要放大他的闪光点,让闪光点成为照亮人生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