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杨如雪赏诗

(2007-06-16 19:35:42)
分类: 荐文

 
 
       郁葱诗歌,杨如雪赏析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bestlover


    说明:读诗永远是误读的多,谁知道呢?误读原因有读评者本人的阅读经验,心理情绪,梦想追求,人生诗观,和原作者可能根本不在一个星球上。诗和诗评的关系,也许同声相求,也许背道而驰,有一点点关系或没有任何关系,但后者要感谢前者激发了它。所以诗和诗评应该先放在一起看,然后分开看,再放到一起看,——如果有足够耐心的话——才能看明白。相信作者写的时候,都是激情火焰,而欣赏者却要把这火焰分解成流水,化学成分先就不一样了。

 

紧挨着的叶子

 

叶子晃动着
中午,它们的颜色
更浓了

 

风微微的吹着
说:是真的
在爱你

 

2004年7月15日

 

赏析:

    这一瞬间,是如此清澈,如此单纯。这是爱的净化,——她和他并肩,好像两片紧挨着的叶子。诗贵在浅语入深。还有什么意象,什么比喻,比叶子更贴切更合适呢?朴素的叶子,好似爱情和诗歌的本质,朴实无华,不求粉饰,因为爱和诗本身就是美好的,形容词的前缀,纯属多余。晃动着,晃动着的,是她的心情他的感受,这样的心情和感受,最是说不出道不清,只好用“晃动”这个词来浓缩,也用“晃动”这个词给读者以无限延伸的想象。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清的晃动里,她和他的心儿交融,遂——两片叶子的颜色,更浓了。情景交融,只在一个“浓”字。而风微微的吹着,提示着美好时光在流逝,因为流逝更加珍贵,所以抓紧说出这句话:“是真的,在爱你”。

    那么轻柔却清楚的表白,叫读者稍稍放了心:是真的,爱听到最后这句话。

 

 

雨会很大

 

要下雨了
要下很大的雨

 

我像一只蚂蚁
孤独的
无声无息的
在路上

 

要下很大的雨吗
我还在路上

 

2004年7月16日

 

赏析:

   遭遇人生的坏天气,微渺的生命如蚂蚁,每一只蚂蚁都很孤独,且生和死,悠悠大事,都无声无息,是这样悲哀,又带点儿悲壮。在路上,忐忑,惶恐不安,因为前路风雨莫测,但不能退回去,也不能停下来,问一句“要下很大的雨吗”,并不指望谁来回答,谁来遮蔽,谁来倾听,“我还在路上”,也只是某种不祥的预感中,先心疼自己一下下……

   黯然销魂者,年轻时是离别;中年过后,是孤独的路上很大的雨,无声无息的坚持。当然,也无人加油,无人致敬。诗歌承载之一,小人物的苍茫情怀。茫茫宇宙星空,乍一抬头,谁不觉得自己小呢?

 

 

记忆中的小车站
    ——超现实主义的基里柯

 

小车站
小车站
你给了我多少欢乐
你看起来在四周
在左边,在右边
也在后边
你的树叶唰唰作响

 

让我们进去,让我们
用粉笔记下快乐
每叶窗内都有一双眼睛
并且有声音
在深处呼唤我们
小车站,小车站
正午时,十二点时
小车站敲响美丽的钟声

 

小车站,小车站
你让我们一直在站台上
等到今天

 

2004年8月11日

 

赏析:

    是青春岁月的繁复记忆,像一首多声部叠唱,我们都是从青春路上走过来的,谁没有过呢?小车站的声响颜色气味,弥漫未来,让作者和他的同伴“一直在站台上”,等待幸福的莅临,挥别爱人的离去。诗歌中的幸福叙述很少在当下,在回忆中更多更说不尽。因为回忆,倍添惆怅,因为回忆,那几乎凝固的滑姿,光彩熠熠。

   是的,闭上眼睛,我们都能看到小车站的光亮,听到深处的呼唤和美丽的钟声。

 

多雾的十二月

 

下雪了,下的浅薄,
我还是想让浅薄更深一些,
缓缓的,洁白洁白的,
我总想这样,这样无声无息。
有时,生活没有声音多好,
——我想。

 

这一天快过去了,
无所谓空泛,也无所谓饱满,
其实早晨还很充盈,
我总想这样,这样简简单单。
有时,生活不冷不热多好,
——我想。

 

还有夜晚,夜晚的时候总是平缓,
夜总是一种颜色,夜总是好多种颜色,
浓浓的,淡淡的,
我总想这样,这样不疏不密。
有时,生活没有皲裂多好,
——我想。

 

多雾的十二月,慢慢的
变成了一月。

 

2004年12月2日

 

赏析:

    有点儿累,有点儿乏,取乎中,没有癫狂的激情,只有海浪平息下去的平如镜。生命中多是庸常的日子,从容的感受它,内中自有禅意;做自己的事情,并觉察到点点滴滴的收获的欢喜。但这样的庸常,也并非那么易得易守,要心里的湖很静很静,哪怕风从四面八方来,湖水皱了,湖底的石头总是坚固恒久。

 

 

悲情城市

 

肯定还要走进那座城市
肯定还要面对那座城市
肯定还要想起那座城市
肯定还要忘掉那座城市

 

肯定知道这里的狂燥
肯定知道这里的喧嚣
肯定知道这里的欲念
肯定知道
本来,这就是个插曲

 

肯定曾是最爱
也肯定是
风吹过的
尘埃

 

2004年6月4日

 

赏析:

    虽然啊,虽然是尘埃,还是“走进”过,“面对”过,也“想起”,也“忘掉”,那些“狂躁”,那些“喧嚣”,那些“欲念”的插曲……看似大彻大悟,题目中的“悲情”两字,还是泄露了作者的叹息。爱总是伴随有很多错误,有很多幻象在眼前缭乱,等到正确了,清晰了,也就在风吹送下远去了。

    一个完整的爱的故事,却不涉及他人,只有自己孤独的内心,在一个角落沉思生命。这样干净简单的语境,最适合独白。

 

最热烈的也就是最后的

 

傍晚,这个时间潜藏着
暧昧
会有熟透了的感觉
会涩
会通畅,也会冷

 

谁会忘记
谁会想起
什么会空起来
什么会静下来

 

就这么无边无延
就这么孤单
就这么
黯然

 

2004年5月27日

 

赏析:

    怎样也放不下,但生命不会重来,所以把任务交给诗,把一些不甘,一些遗憾,剪裁了又剪裁,最大的简化后,放到这短短的几行中。不能再长了,越长越说不清,越有歧义丛生。一个“黯然”收尾,道出作者“最热烈的”,当然“也就是最后的”,因为再不会这样痴迷了。

    对,不单单是爱,是痴迷,情感形式的一种,也是经常被突如其来的诗句袭击的原因。

 

情人节

 

我是一只
孤鸟
你也是一只
孤鸟
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是嗓音单纯的
两只孤鸟

 

2004年8月16日

 

赏析:

    天空中,有那么多的翅膀和鸣唱,但真正互相吸引的,只是“两只孤鸟”,而且“嗓音单纯”,含着互相欣赏,互相疼惜,互相理解,组成“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

    至于它们说了什么,做过什么,梦想过什么,都省略不提,叫读者想象,诗越简单,背后的空旷越巨大无边……,人的生存处境,情感诉求,都是这样的一只只孤鸟,聚在一起,也许更多的是无话可说。

 

 

我和你的情感历程或舞台剧

 

是舞台
是魔幻
是面具又是游戏

 

人物、服饰、钟表
感性的和理性的
内衣、手纸
床单和帽子
一些不可名状的物体
一个抽象的具体的空间
——纯净,舒适
有自己的情感
一幕接着一幕
被放大,被变形

 

就这么表演下去
一直演到
欲望尽失

 

2004年6月2日

 

赏析:

    热烈爱过的人,时过境迁,在镜子中重新审视自己和对方,何其冷酷!也是一种复原,把被“放大变形”的自己,客观评判,好似一个局外人,一个流着真实的泪的演员,“一直演到/欲望尽失”,是好事还是坏事?由定生慧,不再陷入欲望的陷阱,命运也不能把这人困住了。这是一个平静的哀悼,有悲无伤,好似葬礼过后,马上要赶赴一场生命的盛筵。

 

 

你的许许多多的服饰

 

你需要的是一件
时装

 

它可以招摇
可以满足你隐匿的快感
可以使你流行
可以使你显得有血有肉
可以时尚

 

然后,被洗掉
然后褪色
然后脱丝
然后,在它并不陈旧时
就已经
显得陈旧

 

2004年6月3日

 

赏析:

    诗人不世俗,并非不懂得世俗;诗人眼神锋利,可以把时装的赘物,一件件剥掉,看到里面的填充物,仍是废品,所以厌恶那“招摇”。这首诗显然不是诗意的,“许许多多的服饰”,只是“使你显得有血有肉” ,其实只是一个空壳。转身,回头,看到以丑为美的流行时尚,指证“被洗掉/然后褪色/然后脱丝”的事实,而且告诉,“在它并不陈旧时/就已经陈旧”,其中隐含多少无奈,多少绝望。

诗意在别处。

 

 

我的这颗心

 

我的这颗心
是跳的
你蹂躏他,挤压他
你割戳他,他还是
要跳

 

他还是要跳
还是要跳
当他的血流尽时
他终归
就不跳了

 

就是不跳
这颗心还依然
砰砰作响

 

2004年6月6日

 

赏析:

    这是一首痛苦的诗。痛苦,却仍然满怀着激情和高歌。心的感受何其敏感细微,何况经受了“蹂躏/挤压/割戮”这么动荡的浩劫,但这颗心“还是要跳”,直到“血流尽”,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人不在了,心还是会“怦怦作响”。这是一首颂唱灵魂不朽的诗,理想色彩浓重,不畏不屈,无怨无悔。能肆意折磨这颗心的,还能让作者长久忍受并在这忍受下坚持吟唱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是生之阴影的重复追加,是爱和死亡的不断冲击,也是作者自己选择的朝圣之路。

 

或许会老

 

我想,我至今
还能完整的
写出一些诗句
和一些文字
我至今,还能有一些
好的表达

 

当我的手
划不直一条横线时
我不把用过的这支笔珍藏
就把它
折断

 

2004年6月17日

 

赏析:

    烈士暮年,美人白头,都是不忍。当一个诗人想象自己老得“划不直一条横线时”,该怎么对待手中的这支笔?这支笔才是自己的挚爱,是自己的初恋和末恋,伴随了不能重返的流年。靠了这支笔,倾吐心声,汩汩流淌,碧血如花,生命染香,这是诗人和笔的独特情缘。最好的分别也令观者惊叹:不把它恋恋不舍的“珍藏”,就决绝的“折断”,是精神上的追求,多半是折断吧。让人想起霸王别姬,想起剑在人在剑毁人亡的豪情壮烈,想起史家求真的不泯。

    人的心血凝注笔端,笔的精神也必将无愧于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