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主持人该换了
逄春阶
2007年“春晚”进入带观众联排阶段。我从电视上看到,主持人还是老面孔,朱军与周涛搭档,董卿与李咏组合,张泽群和刘芳菲则主要负责念电报。前几年的主持人也是这几位。特别是朱军,担任“春晚”主持差不多有十年了吧。我就想,主持人是不是该轮轮岗了。
不能否认,“春晚”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稀缺资源。你想成名吗?上“春晚”!你想有更多人气吗?上“春晚”!于是,绝大多数已经成名的艺人们都想上去露个脸,没成名的艺人更是日思夜盼着上“春晚”。记得前年底我采访关牧村的时候,谈到她想不想上“春晚”的话题,她立即反问:谁不想上,但想上就能上吗?你想,连平时处事低调的关牧村都如此看重“春晚”,可见“春晚”的分量。
“春晚”的主持人更是风光得很。遗憾的是老是由那几个人霸占着。如果他们主持得年年有提高还行,年年就那个水平,观众没有了期待。朱军那张包公脸,李咏那张鞋拔子脸,董卿那张狸猫脸,我实在是看够了。周涛主持的倒是大大方方,但稳重有余,没有了刚出道时的激情,好像是刻意在背诵台词,在追求完美。恰恰是在追求完美的是时候,将自己的青春和朝气弄丢了。
“春晚”主持人是不是也来个超女选拔一样的PK赛呢。全国这么多电视台,主持人多了去了,还有好多行业的草根主持人。我就在济南植物园见过一个牛奶促销活动,那个主持人主持得绘声绘色,插科打诨,即兴发挥,嘴皮子那个溜呀,我专门采访过他,问她是哪个电视台的,她说是一家私营企业的推销员。她的主持水平,除了不会吧嗒吧嗒掉眼泪,简直就是一个小倪萍。如果这样优秀的主持人得不到更大的舞台,那他们只能终老于田园了,那命运就跟赵本山村里的那些二人转积极分子(他们的水平不必本山差)一样。赵本山的成名,不就是因为“春晚”吗?
岗位不动,人要轮起来。近年来,一个流行词就是“轮岗交流”,这主要是对党政领导干部而言的,在一个岗位呆久了,就容易产生惰性,容易滋生腐败。放弃熟悉的领域,到一个陌生的领域里干干,或许就有新感觉,从而能点燃激情的火花。党政领导干部都能轮岗交流,主持人怎么就不能呢?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还有一个怪现象。主持人喜欢客串节目,比如朱军。2006年他与冯巩、牛莉的小品《跟着媳妇当保姆》,那都是些什么东西,纯粹是瞎掺和;2005年他跟冯巩互相夸自己、“逗”眼泪玩儿的《艺术人生》,占去了25分钟时间。同志们哪!你心疼不心疼,25分钟哪!“春晚”一共4个小时,那真是一刻千金啊,这个节目又臭又长,叨叨来叨叨去的,不嫌害臊。
今年“春晚”节目单上,我又看到冯巩、朱军要杂技《俏花旦·抖空竹》,我强烈要求把这个节目拿下。理由有二:一,这俩人跟我上高中的老师一样,喜欢拖时间,也就是俗话说的拖堂;二,主持人就该好好主持,把宝贵的机会让给别人。你朱军要演节目,那你就别主持了。不能什么好处都让你占着。我建议金越导演把眼界放开些,不要仅仅看到朱军,我们还有张军、王军、李军、赵军、路军……“朱军们”露脸够多了,自己都有点儿疲惫,观众看着也累了。一年到头,都在镜头下,怪可怜的,让他们回家歇歇吧。老教他们在台上主持,显得导演不厚道。
开门办“春晚”,年年吆喝,就是不开门,或者只开了一条逢,一扇窗。那怎么行呢?选杨树你得到杨树林里去,选柳树你得到柳树林里去,选松树,你得到松林里去。不能醉眼朦胧地随便看到道边的一棵杨树、一棵柳树、一棵松树,就以为是全国最好的。如果那样的话,你永远选不出好树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