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大全”余秋雨
逄春阶
余秋雨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声明:“我不是‘作家’,因为没有参加作家协会,也不知道什么叫‘文化散文’,觉得我写的那些东西不叫‘散文’也可以,免得‘散文评论家’盯上。”这个消息,让我想到“尴尬大全”四个字,把这四个字捏合在一起的是刘玉堂先生,他写了以《尴尬大全》为名的小说。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说:“余秋雨应该现在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们过去有个共识,作协会员一般都被称为‘作家’。现在他不愿被称为‘作家’,是他的自由。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他作协会员的身份。”(据《上海青年报》)前不久北京召开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据说代表名册上有余秋雨的名字,代表住房安排还有他的房间,却没有见到他的人影。余秋雨这一辞,是辞给谁看呢?你真想辞,给中国作协写个请辞报告,悄悄把手续一办,不就完了吗?何必弄得大家都不尴不尬的。
余秋雨先生2004年10月11日曾来济南谈读书,公开说要封笔。我的同事小梁还专门写了篇《余秋雨:我为什么封笔》的专访,发表前,我反复问,余先生是这样说的吗?小梁说绝对是。令人尴尬的是,封笔不久,余先生的新作出来了。接着就有记者问他,不是封笔了吗?余先生反问:谁说我封笔了?余秋雨不感到尴尬,倒弄得记者一脸尴尬。
余秋雨的请辞,大概与王朔最近骂他有关。王朔骂得是有点儿狠:“余秋雨在文学界真的不入流,写点游记,那叫作家吗?一个小说没写过,你配称作家吗?散文作家,青春作家,我觉得余秋雨已经是一个不青春的青春作家。”王朔的作家标准有点儿混乱,没写过小说,就不能称作家吗?写了小说就一定是作家吗?当然,王朔说的是愤激之辞,不必细推敲。我倒觉得,王朔说出了余秋雨的“尴尬之态”,不青春了还在装青春,那才真叫尴尬。而余秋雨竟然一退为攻:“我一再声明,我不是‘作家’。”我赞赏一位网友的分析:“你王朔不是说我不算作家么?那我现在就把这层皮给脱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读错几个字、指点指点内衣模特,你们再讲我就是欺负草根了。”
我跟余先生有一面之缘。去年9月2日,余先生来垦利县参加一个论坛。那天下午,我们媒体集体采访了他。我说我是《大众日报》记者,他抬头笑着说,《大众日报》我知道,是历史很久的党报。我顺便说能否给读者写几句话。余先生连说:“好好,党报我不能随便写,我得好好想想,等我写好了你们来取,就住在宾馆。你们也住在这里吗?”省内另外几家报纸的记者一看余先生这么好说话,也纷纷提出请题词的要求,余秋雨都答应得很痛快。我们很感动,觉得余秋雨没有一点名人架子。此前,我还点名批评过余先生,觉得很不应该。
带着兴奋,我还禁不住给我的同学发短信,因为我同学是余秋雨的“粉丝”。我说原来批评余秋雨看来批错了,接触后感觉如沐春风。谁想我同学立即回短信:“我现在又不喜欢余秋雨了,他不好好在家呆着,跟娇妻马兰享受享受生活,到处唠叨些什么!他累不累啊!”但我一直兴奋着,等待着余先生的题词,猜度着余先生该为我们写什么精彩的话。
我脾气急,晚上11点,想打电话问,当地宣传部领导说,别打搅余先生了,他说话是算数的。我也觉得余先生是大名人,不会言而无信,就放心地睡去。可是第二天一早,宣传部的人说:“余秋雨先生走了。”我问题词呢?“好像没写。”宣传部的人无奈地把手一摊。这回轮到我尴尬了。朋友甩给我一句话:谁叫你整天跟在名人屁股后面蹭呢,活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