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凌晨的记录

(2006-12-09 01:18:01)
分类: 日记
     现在是9日凌晨1点半,因为临时加班,组织稿子。本来已经准备睡下了,突然又来编辑部。编辑部上夜班的编辑正在忙碌,他们天天如此,很辛苦啊。我见了的,都跟他们打个招呼,还个微笑.
    因昨日下午通知没有版了,我就没安排记者写国际幽默周的稿子。但因为速读版稿子时效性过了,不好再发,只好临时加娱乐新闻版。
    已经是深夜,硬着头皮我打电话找到生活日报的老总,总算救了急。原稿标题是《幽默盛宴  欢乐“开席”》,出大样后,我改成《幽默盛宴 开心“开席”》,改个标题,也是很开心的。
   没有睡意。我看《纽约书简》(张旭东著)。其中在“学术天职月‘政治使命’”一节中引了梁启超在<留学生〉一文中的一段话:
 
今日(留学生)诸君之天职,不徒在立国家政治之基础而已,而又当立社会道德之基础。诸君此之不任,而更望诸谁人也?……则先求诸君之行谊品格,可以为国民道德之标准,使内地人闻之,以为真挚勇敢厚重慈爱者,海外之学风也,从而效之。毋以为轻佻凉薄傲慢放浪者,海外之学风也,从而效之。由前之说,则海外学风将为一世功。由后之说,则海外学风将为一世罪。呜呼!三十年前之海外学风,其毒中国也至矣。彼辈已一误。某祝诸君毋再误也。”
 
(文中那个“其毒中国也至矣”的“三十年前之海外学风”无疑是指晚清洋务运动期间那种囫囵吞枣、食洋不化、以技术或器物之学挂帅、知其一不愿知其二的官僚督导的西化模式。
  张旭东在文章最后,“以梁启超的同代人,伟大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Weber1864—1920)的一段文字,为梁任公所理解的学者的天职作了一个注解。韦伯写道:
 
……每当一个成熟的人以他全部的灵魂感到他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每当他遵照责任伦理行动,在某一时刻说,“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只能如此”,我都会被极大地感动。这才是真正人性的流露,令人为之动情。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还不是行尸走肉,就必然有可能在某一时刻处在这样一位置上。在此,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互补充。而惟有当两者结合在一起,它们才能产生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能够担当政治使命的人。(〈以政治为志业〉见〈政治文选〉,剑桥大学英文版第367—368页)
  把梁启超和韦伯摆在一起读,我们又一次认识到,不能在思想上把握学术和政治之间的辩证法,就无法理解一个成熟的、真正的学者的天职和使命。
 
  大学者的语言,驱走了我眼前的黑暗。我该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