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成“经典”的景点

(2006-09-25 11:37:05)
分类: 杂记
变成“经典”的景点
   变成“经典”的景点  
     变成“经典”的景点
     
     他们在仰首看什么?他们的镜头对准了谁?不约而同地,他们竟在关注一座未完工的教堂!这是矗立在巴赛罗纳的圣家族大教堂,是建筑大师高迪的杰作,它始建于1882年,直到1926年高迪去世也没完工,这座传奇建筑至今仍与脚手架相伴,成了成长着的“经典”。
    西方人搞建筑,真舍得花时间来打磨。我国学者叶廷芳先生最近在谈到西方建筑时说,圣·彼得大教堂前后花了121年,巴黎圣母院经历了139年,科伦大教堂甚至断断续续搞了600多年!屈指算来,还在缓慢建设中的圣家族大教堂也已历124年了。西方人在建筑上所表现出的毅力和所投入的智慧总量真是惊人。到西方去旅游,教堂成为一个个景点,正如我们的好多景点是庙宇一样。而代表西方最高建筑艺术成就的教堂,在游客眼里,已经超越了对景点的观赏,而成为对建筑艺术的甘之如饴的品味。
    我们到欧洲,体会最深的是:景点景点不是多点,关键是要有经典性景点。一个城市因为有了经典性景点,也就有了灵魂,也许你到过一个城市没有记住城市的名字,但却记住了光彩夺目的经典性景点。这些景点也就成了城市的标志,成了城市的象征,成了城市鲜明的胎记。
    普通景点满足的是人的好奇心,经典性景点更重要的功能是滋润着人的心灵,你读它千遍也不厌倦。人文色彩浓郁的经典性景点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接力,它是情感的浓缩,是思想的升华,是美的宣泄,它的每一个细部都值得琢磨。比如法国的卢浮宫,比如我们的故宫。在这些地方站立,时间凝固了,干扰我们的所有窗子都关闭了,我们的心灵被打开……
    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也曾留下了好多经典性景点,遗憾的是有的景点我们没有保护好,更没在保护基础上延续我们的建筑传统。更遗憾的是,现在好多的人文景点,内容单薄,牵强附会,粗制滥造,明显地急功近利,有些旅游单位恨不得昨晚上建的这宫那宫,今晚就营利,这怎么可能呢?经典性景点不是“早点”,而应该是咀嚼不够的文化盛宴。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现在的好多仿古建筑都是偷工减料,石狮越来越瘦,栏杆越来越细,但报上去的成本却越来越高,草草建起的景点每一处都留下了设计者的浮躁痕迹。我们现在缺乏像建筑大师高迪那样的人,他从31岁接手圣家族大教堂工程开始,连续倾注了43年心血,直至车祸逝世。晚年的高迪陷入资金困境,曾挨家上门乞讨。他,没带走任何东西,却给世界留下了一件温暖的礼物。
   咱们有多少景点,能成为经典性景点?咱们有多少景点能像《红楼梦》一样让几代人欣赏呢?可以毫不客气地预言:没有沉潜的耐性,干什么都是半拉子。浮躁心态下干的一切事情都是站不住脚的,都终将被时代的风吹得无影无踪……(摄影钱捍  文  逄春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