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拍《红楼梦》,务必要慎重

(2006-08-24 22:08:25)
分类: 专访

  重拍《红楼梦》,务必要慎重

 

            逄春阶  李敏

 

  新版《红楼梦》8月21日开始在北京选秀,消息传出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人认为重拍“红楼”可以弥补以前的某些遗憾;但也有人提出在目前对原著整体研究没有更深层次提高的情况下,盲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重拍意义不大。22日下午,记者分别电话采访了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著名红学家周思源先生和山东大学教授、著名红学家马瑞芳先生——

  周思源:关键要有好本子

  周思源先生说:“2001年我应邀参加《红楼梦》重拍策划会,就谈了重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问题。王扶林版,也就是1987年版拍得确实不错,但我觉得还有三大缺点:第一,该版没有采用通常被认为是高鄂续写的后四十回,而是采纳了有些红学家对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暗示、埋伏的故事线索和胭脂斋等人批语中所透露的佚稿研究的成果,因此多数红学家觉得有些东西不可靠,颇有微辞。并且,观众对后6集也不满意。第二,前5集,没有体现出补天和绛珠还泪两个神话的作用,这就严重削弱了小说的思想意义,也相当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艺术品位。神话在小说中的作用很大,但是电视剧本身没有体现。第三,长期以来,《红楼梦》创作方法一向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但其实里面还有大量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写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有韵味,特别生动,可以让人反复地琢磨,但是在1987年版的《红楼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重拍喊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拍,现在终于启动了。“我个人的看法是一贯的,《红楼梦》电视剧可以重拍,而且有条件重拍,但是一定要有好本子。因为无论导演多么优秀,演员多么好,没有一个好本子都不可能拍出好的《红楼梦》。这个不像香港的电影,导演可以脱离剧本,随意发挥,香港的电影有些很没文化。当然了,《红楼梦》作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三部小说场面多而大、动作烈度强,故事的戏剧性要素突出,心理情感比较简单和外露。而《红楼梦》动作性弱、活动范围有限、情节发展比较慢,而情感与心理极其细腻、深沉,因此对导演和演员的要求都很高。所以我认为,最基本的还是要有个好本子。也就是说,这个本子要经得起推敲,有了好本子,才给导演、演员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我听说,让胡玫来执导,胡玫作为一名导演很优秀,但导好也很难。”周思源先生一再强调。

  马瑞芳:对重拍不抱希望

  马瑞芳先生对重拍《红楼梦》也持慎重态度。她说:“前几天在北京出差时,我就听说了这事儿。我跟导演王扶林关系很好,他夫人告诉我,让他当顾问,他不愿意去。冯其庸先生也谢绝了。他们认为很难重拍,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人很浮躁,没有任何演员能坐下来学习一年《红楼梦》,主要演员,年龄都有很严格的限制,很难找到那么适合的。我还跟其中的一位编剧聊过,我问他你看了几遍《红楼梦》,他说看了两遍,我说,你胆子不小啊,看了两遍就敢改。”
  马瑞芳认为,《红楼梦》大家太熟悉了,改编成电视剧,就已经把好多诗性的东西改掉了。王扶林拍的电视剧,之所以经得起推敲,就是因为他们下了大功夫,拍出了韵味。现在要重拍,你改一句对话,好多普通观众都能感觉到。你大改,大家不接受;你小改,王扶林的那部就已经很不错了。
  “说真的,我对重拍《红楼梦》不抱多大希望。重拍《红楼梦》,务必要慎重。”马瑞芳最后说。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重拍《红楼梦》究竟有无必要?争论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著名红学家的观点还是值得主创人员深思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