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院戏”,不大气

(2006-07-17 11:25:05)
分类: 观星
“大院戏”,不大气
  逄春阶
    《大宅门》《大染坊》《乔家大院》《玉碎》等等所谓的“大院戏”一路走红,现在《范府大院》又闪亮登场。我感觉,这些大院戏存在的问题是:故事框架大同小异,背景细节过于简单,情感戏份过度泛滥,演员表演投入不足。说白了,就是大院戏显得不大气。
    大院戏的背景都是近、现代这一段,相同的时代背景,很容易让编剧设计出大同小异的故事框架,老爷拄着文明棍,穿着马褂指方向,太太小姐都多情,突然来个第三者,不肖子孙从来有,吃里扒外让人恨,另外就是很突兀地在大院里设计一个革命青年,让他(她)很幼稚地跟大院的老爷过不去。等等,这些相同的故事,看一遍还新鲜,一多了就跟清宫戏里的大辨子似的,在荧屏上甩来甩去的讨人嫌。  
   大院戏讲的都是历史故事,需要交代背景,但遗憾的是交代时代背景的细节过于简单。比如《大宅门》中白景琦、《玉碎》中赵如圭、《范府大院》中郭彩三等用中国人特有的方式与日本鬼子周旋,而大院里必有一个抗日学生,到街上去游行,然后被日本鬼子抓去,或者侥幸逃脱,最后大院上上下下开始找人打点,营救,赵如圭的二女儿怀玉,和范府大院里的大小姐范念人都是进步青年,他们反对日本鬼子的方式就是上街呼口号,我们的编剧和导演,就用这样很简单的方式把进步青年处理了,进步青年被符号化,脸谱化,说话腔调生硬、呆板,让人听着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这绝对违背真实。
   导演把重点放在了大院里的男男女女身上。老爷、少爷都是情种,太太、小姐更是春心荡漾,加上丫鬟们的掺和,你说,居家过日子哪那么多滥情!用人物情感变化来讲述一个家族变迁的浮沉命运,这很好,但情感太滥,反而冲淡了主题。我多年前看过《四世同堂》,那个祁家,是北京小羊圈胡同里的小四合院,但就是这个小院演出了一个大时代的悲剧。相比于最近这些大院戏,《四世同堂》拍得更厚重也更大气。
    大院戏主要人物性格的设计都还比较突出,比如《大宅门》中的白景琦、《乔家大院》乔致庸是个正邪参半的人物,做事百无禁忌,只求潇洒痛快;而《大染坊》中的陈寿亭、《玉碎》中的赵如圭则为人宽厚正派,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以“仁义”为代表的浓厚的传统道德意识。但是好多次要角色很明显是表演不投入,比如那些仅仅靠脸蛋来招徕观众眼球的那些花瓶演员,在荧屏上,看不到角色复杂的心理,只是熟练地背诵着台词而已。《范府大院》里的太太月娘,总感觉她应该表现得更好,她是大院里的总管,面对不争气的过继过来的少爷,本来可以有精彩的“智斗”戏分的,可惜没有,月娘的眼睛没有神彩,表演起来更是力不从心。至于扮演范家少奶奶的李琳更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我总感觉她们没有吃透角色,所以表演起来老是两张皮。
    据说,以我省牟氏庄园为原型的另一部大院戏正在运作中,这部戏跟以往大院戏不同,是个农家大院。我们期待着编导们千万别跟着人家走,别把好端端的题材给折腾瞎了,拍得轻飘飘,小里小气,不如不拍,荧屏上不差那些中不溜的大路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