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一首表现青春的歌曲《光明的故事》很经典。其中唱道:”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的青春。”
2014年讲述光阴故事的青春片在国内市场大行其道,从《同桌的你》到《匆匆那年》均小投入大产出,收个盘满钵满。不曾想大洋彼岸一部青春片《少年时代》亦风光无限:既赢得第72届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同时获得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少年时代》显然与我们的青春片迥异。国产青春片追求戏剧性,比较煽情,刻意刺激观众的泪点;而《少年时代》反戏剧性,反煽情,反高潮。其着意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成长的琐琐碎碎,涓涓细水,娓娓道来。
如果说《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像小说,《少年时代》更像散文。它记录一位叫梅森的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从孩童时喜欢玩游戏,乱涂鸦,看漫画,到长大后爱音乐,爱摄影,从频繁搬家到与继父相处的矛盾,从第一次恋爱到失恋,从第一份工作的浅尝辄止,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从顺从到反叛,从被控制到反控制……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什么环境会发生什么问题,什么时期会出什么状况。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波澜不惊。
国产青春片更加关注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少年时代》更多笔墨花在孩子与大人们的纠葛。孩子亲生父母因性格不合早早离异。母亲上进,独立自强,从家庭主妇到返学拿文凭当老师,自谋职业支撑孩子的成长。然而频频换老公不是醉鬼便为暴力倾向者,孩子们不爽亦无奈。
有文艺气质的父亲爱音乐,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工作,开着老爷车四处游荡。但他却坚持毎两周陪孩子们出游,听音乐,玩射击,躲猫猫,看比赛,还和进入青春期的姐姐谈避孕,为失恋的弟弟打气,教他如何走出困境,等等。父亲似乎成了他们的精神导师。单亲家庭的梅森与姐姐既不缺乏母爱,也不缺乏父爱。孩子们非常爱他们的父母,不理解他们为何分手。影片细腻展示了孩子们的心理变化。
《少年时代》让我们感悟:时间的流逝,成长的烦恼,情感的无奈,生命的味道。
时间是人生的天敌,谁也斗不过时间。梅森即将离开家里上大学时,母亲突然情绪激动地哭泣,她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自己也老了,她说,下一步就等着葬礼了。语极悲凉,道出人生之无奈。父亲对儿子说:生活的意义重要吗?重要的是你有所感悟。
为了还原生命真实的成长轨迹,影片足足拍了12年,片中小男孩也从6岁成长到18岁。孩子们的父母也随之从苗条到臃肿,从面部光滑到眼角爬出皱纹。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本片编导十二年拍一片,此等敬畏生命与电影的艺术家值得敬重。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艾拉.科尓特兰、帕特里夏.阿奎特、伊桑.霍克、罗蕾莱.林克莱特。
上映:2014一1一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