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莞民间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2012-08-08 09:34: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活动致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各位老师能参加我们举办的东莞民间文化论坛。我代表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代表东莞时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的传承人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国宝。

从今年2月21日开始,我们开辟“东莞民间文化传人档案”专栏,对东莞民间传统文化传人进行收集采访,整理报道,至今已出28篇。这些民间工艺师大致可分为几类:1、歌舞。如咸水歌、木鱼歌、龙舟说唱等传人;2、美食。如白沙油鸭、麦芽糖、荔枝柴烧鹅等;3、武术。如莫家拳、麒麟武术等;4、民间工艺。如新昌鼓、德和兴醒狮头、传统木屐、七夕贡案等等。民间工艺与民俗歌舞占多数。

我们希望通过对东莞民间文化传人的报道,唤醒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

富裕之后的中国愈来愈重视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我国“文化遗产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各地掀起宏扬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热潮。

东莞从政府到民间对传统文化的宏扬与保护亦是卓有成效的。比如各镇街创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节庆,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与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像望牛墩七夕风情节之于七夕贡案、东坑卖身节之于荫菜、茶山游会之于泥工仔、桥头荷花节之于莫家拳、寮步莞香文化节之于莞香、道滘美食节之于裹蒸粽、水乡龙舟节之于龙舟制作等等宣传与促进功不可没。沙田2009年还将“沙田咸水歌”出书并进入中小学堂,并成立咸水歌创作培训基地等等,都显示了东莞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然而,我们采访中亦发现,许多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境地,一些传统艺人年事已高,缺乏传承者。

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传承,应该发扬光大。

我觉得首先要观念先行。要重视保护继续发展传统文化;二是建立和完善保护传统文化的制度与法规;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可成立专门保护传统文化基金等;四是自救,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中创新。最近看了台湾一部电影《阵头》,就是表现年青人如何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的。

今天,我们开此论坛,就是想听听专家的意见,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另一方面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在此抛砖引玉,下面请各位老师发表高见。

谢谢!

 

2012—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