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总编辑评报——又做了一件善事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总编辑评报 |
从前天到今天,本报连续报道了小刘涛的新闻。这位8岁的男孩患有地中海贫血,需要几十万的医疗费,家中用尽了所有积蓄,因为《东莞时报》和湖南商会使其重燃治病的希望。
故事的源头始于今年初。我向新上任的湖南商会东莞分会的会长沈剑山建议:今年商会联谊会不妨举办一场慈善拍卖,筹集善款资助弱势群体。一方面能提升商会形象;另一方面也使联谊会有了文化内涵。《东莞时报》可协助其共同举办。沈会长非常认同。我让时报品推部的赵竣马上联系湘籍的艺术品经营者,得到他们积极响应,赞助了一批高档次的拍品。同时,我让黄湄寻找受捐对象,最终,找到了小刘涛。
3月6日,湖南商会的新春联谊会上,慈善拍卖成为焦点,小刘涛及父母来到现场,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点燃现场商家们的捐赠热情。这个出几千,那个上万,最后募集了11.5万元的善款。我们3月7日的报道重点突出了资助病儿的感人场面。
3月7日一早,我接到小刘涛母亲的电话,她说感谢报社和商会的爱心。同时告诉我,做手术需要20多万元,本来已放弃了,现在他们看到了希望,报社能否再向社会呼吁一下,支持支持。
这倒提醒了我,帮人帮到底。既然已经开了个头,我们不妨继续。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媒体理应添柴助燃。《东莞时报》创办以来策划组织了大量的慈善活动,如设立时报玉兰助学金、汶川、玉树地震时组织义演义卖,积极参与东莞首届慈善日活动,年前更策划了“温暖粤北”、“平安回家”、“腊八节送粥”等多项爱心活动。我们是有爱心的报纸。更重要的是,举办慈善活动,帮助弱势人群,能使我们的报纸赢得更多读者的尊敬与喜爱,真正体现我们“温暖”、“互动”的特质。
所以,我们连续刊登了两天的报道,下来还应该继续关注,继续策划一些相关的活动。
做善事要成为我们报纸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