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报调查版《金钱龟造富神话》是我布置的选题,现在的成稿让我失望。
我当时希望以“疯狂的金钱龟现象”为题作文。就像当年的君子兰热、普洱茶热,珠三角养金钱龟正在热,主要体现在金钱龟的价格疯涨。据李艺提供的数字显示,龟苗价格21年升了150倍;其二,养金钱龟的人越来越多,尤其东莞,许多人家都养龟;其三,关于金钱龟治病的故事越来越神;其四,吃金钱龟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沿着此思路去采访,去收集素材,内容会很好看。
然而,现在的呈现来看,采访的人太少,了解的信息太薄弱。只有李艺一个人的故事为主打,其它养龟人,特别是东莞人的鲜活案例几乎没有。我们对李艺的报道已经很充分,/现在的文章重复的信息太多。而且,有关李艺卖龟给几个老板治癌症的案例也未写进去。说明记者对金钱龟的选题缺乏认真的研究与思考。另外,我说过可去了解一下在饭店吃金钱龟的价格,如此简单的事情也没有去做。
当然,东莞人比较低调,怕露富,不愿接受采访,这些都是实情。然而,总是可以找到愿意说但不露名的人。关键是我们的记者愿不愿意下笨功夫,愿不愿意削尖脑袋挖素材。要想写出好文章,应该有种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总之,此文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调查版近期有些疲软,要加把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