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时候掉链子
东莞日报社“家年华”暨年度颁奖典礼昨日下午在东城影剧院举行。这是报社富有创新举措的年度大活动。遗憾的是,本报虽然派了记者去采访,最后稿子不行,要用日报记者的稿件,如此严重失误,值得检讨:它说明部门领导对此活动缺乏重视,否则为啥派见习记者参加?关键的活动应由老记者带,更需要前期的筹划。刚入门的记者对此活动缺乏了解,又没人指点,打败仗理情之中。新记者也要从中吸取教训,采访一个内容,一定要在之前做足功课,如果你们将去年类似的报道看一下,向老记者认真请教一下,不致于这么简单的报道写不出来。
对于自己活动的报道一直是本报的短板,我们反复强调多次,仍屡教不改,实在无奈。
即将过年,“过节综合征”渐显,松懈随意的毛病也体现在此报道上,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二、不应该忽视IMAX《阿凡达》的深度报道
来东莞万达影城观看《阿凡达》成为珠三角的时尚。因为东莞拥有亚洲最大IMAX银幕。全国只有3家胶片3DIMAX影院。刘志庚在上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到《阿凡达》让东莞机关干部不得安宁。而我们缺乏足够的关注,只有零星的动态报道,缺乏深入的追踪。今天《南方都市报》“东莞读本”刊出深度报道《<阿凡达>引发4亿商机狂想》,值得我们学习。
三、“画魂”请到林雄、刘志庚发话好。
本报率先推出的为东莞城市形象定位的大型报道“画魂”持续坚挺。今天更请到省委宣传部长和市委书记两位重量级人物对“画魂”发话,且评价相当高,本报报道上了档次,形成了小高潮,彰显了本报品牌形象。两位记者高志全、曹林华值得表扬。另本报互动网站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体现我们的反应速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