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情学东

(2006-11-14 20:01:34)
 学东姓朱,现为《南风窗》杂志总编。虽然我们现在同一城市,但见面机会却不多,至少没有北京多。因为大家面对的都是新的岗位新的挑战自然都忙。
    2003年下旬至2004年上旬,我们在北京往来密切。当时他办《传媒》杂志,我在《京华时报》。尽管他只是副社长,但实际上主导着这本传媒研究的杂志走向。他说,我们等于两个半人在做。两个人指他和小喻乐(《传媒》编辑部主任,现为《长江商报》编委),半个人指林江(现为国家新闻出版暑报纸司副司长,当时是处长)。林帮其出主意,偶尔写一些卷首语。拥有博士学位的林江是一个学者型的官员。他有自己的思想,看问题高屋建瓴。学东主持下的《传媒》竭力为传媒市场化鼓与呼,在业内影响很大,势头绝对盖过同类媒体。当然,学东的修养,学问的实力摆在那儿,他能盘活新闻主管部门的资源,他能敏感地捕捉到大家感兴趣的,具有前瞻性的话题并能深入浅出地解构之,每期的专题策划相当有分量。所以《传媒》成为传媒市场化改革的号角,鼓舞着我们冲锋陷阵。我当时比较轻松,旗开得胜后的《京华时报》日子好过。便有大把时间为学东写点东西,并经常与其探讨些问题,我们还共同举办了一届“京华论坛”。后来,一位都市报的老总对我说,你跟《传媒》什么关系,怎么老看见你的名字。他自然不知道我和学东的关系。
    我和学东良好关系的建立不仅仅是观念和思想的大致一致,更重要的是脾气相投。他属于性情中人,敢爱敢恨。对朋友很真,能帮则不遗余力;对坏人则刻骨的恨。所以,他的朋友多,也比较交心。我打算离开《京华时报》和《重庆商报》时,都早早与其交流,他对我很了解。
    他曾经担任新闻出版署领导的秘书。日子过得好好的,偏偏要下海,去做吃力不一定讨好的办报办刊活儿,现在也成了职业人。不是性情中人不会那么傻。
    我经常拿他一件事开玩笑:2005年春,他所在的单位关系复杂,阶级斗争异常激烈,他处境难受。其实他做得很苦:因为得力的人少,他要赤膊上阵采访写稿约稿一脚踢,还要亲自去化缘。《新京报》的戴社长就最怕学东每每见面都嬉皮笑脸地说,请多支持。如此辛苦,别人还总跟他过不去。依我的性格早就撂挑子不干了。学东虽有去意,又舍不得刚刚建立的平台。见到我和德付,还在大谈特谈“坚持就是胜利”。没想到一个星期之后,他告知已辞职。我们不禁哑然失笑。
    几个月前,两条路摆在他面前:一个去《南风窗》当总编;一个是自己组阁办传媒研究杂志。我支持其选择后者。因为能做好前者的不止他一个,而胜任后者的非他莫属。在我心目中,学东是最好的传媒研究者,他的文章写得既漂亮,又不乏深度(看看其博客便知)。他办的《传媒》是该杂志有史以来最精彩的!
    尽管如此,我觉得现实的媒体环境依然尴尬,政策、体制困惑使经营者普遍痛苦,作为研究者可能更无奈。还真不如到一线去搏杀搏杀。在我们这个时代,兴趣、志向与工作又有几个能匹配呢?
    祝愿他在《南风窗》顺心顺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