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华/文
过去的一周里,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之间的商标之争持续发酵,吸引无数眼球。
深圳唯冠科技凭借自己手中的商标专利,与国际大鳄苹果斗法,如果从正面理解就是“维护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即使这样,也有很多人“小人”的猜测,唯冠科技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商标专利使用转让费。
我们不评价唯冠科技的做法是否厚道,我们应该关注的,这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只想坐享其成,并不想或者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导者和战斗者。
因为,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主导者,需要科技创新,需要掌握核心竞争力。
相比而言,个人觉得另一个事件即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新动向更值得效仿。2月13日,欧盟和美国司法部都批准了谷歌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交易,并确认谷歌在收购完成之后,将继续推广Android操作系统,公平授权摩托罗拉相关专利。
这笔交易中,谷歌最看重的就是摩托罗拉移动1.7万项专利和7500项正在申请的专利的使用权,这将为谷歌打造了一张坚实的专利盾牌,对抗微软和苹果的攻击。
其实,摩托罗拉日前已经使苹果与微软陷于新一波的专利诉讼中。其中德国法院判决苹果违反摩托罗拉一项与iCloud服务有关的专利,iPhone与iPad等产品还一度从德国线上商店下架。
对比中国部品建材领域,我们在很多领域缺少了太多的核心技术专利。
近两年爆发式增长的LED行业中,相关核心知识产权基本都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美国CREE、德国Osram、荷兰Philips、日本Nichia以及Toyoda
Gosei等5家公司,拥有LED行业80%~90%的原创性发明专利,而Philips的国际专利更是超过了10万项以上。中国的LED企业几乎都得看上游企业的脸色。
中国电梯行业也同样,75%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也是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人家手里。虽然,近两年,民族电梯企业在崛起,也在强调核心技术的研发问题,但远远不够。
在建材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大打价格战的现状下,的确有不少企业在商业模式、渠道拓展、营销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各种创新,但技术才是企业归根结底的核心所在。
大家的共识是,企业应该把营业收入的5%~10%投入到科技研发中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共识由来已久,但真正落实到位的企业能有几何?
现在,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世界经济也在发生逆转的关键时期。中国部品建材企业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切实把自己在技术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短板补齐,才能跟得上全球一体化的竞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