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李一鹏 北京报道
2月15日,北京西站北广场过街天桥。记者在现场看到,2012年春运已经接近尾声,桥上依然人头攒动。与天桥衔接的8部自动扶梯自去年7月份停运至今,目前仍处于关闭状态,背负大包小包的拥挤人群只能一步步上下天桥。
这一情况有望在不久之后得以改变,人们又可以享受到扶梯的便利。
“待业”半年终“下岗”
记者从电梯业主方——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处获悉,“休眠”已久的西站北广场自动扶梯将被更换,新扶梯预计在春运结束后安装,全部为通力电梯公司生产的重型全室外自动扶梯。
“我们与通力电梯公司的合同已经签订,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项目将于近日开工。”2月15日,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时,距电梯停用已半年有余。
自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奥的斯扶梯发生事故后,北京市开始对在用的电梯进行了全面检查。当年9月,8部奥的斯扶梯经北京市质监局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检测后正式“下岗”。
2011年12月底,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就北京市城市天桥公共交通型(重型)全室外自动扶梯采购及安装服务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招标范围为“北京西站东、西天桥公共交通型(重型)全室外自动扶梯的旧梯拆除回收、新梯设计、制造、供货、安装调试、验收、培训、技术服务、质量保证等全部内容”。
2012年1月16日,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从多家竞标企业中中标。
奥的斯没参与新竞标
北京西站是国家“八五”的重点工程,1996年1月开通运营时,包括50万平方米的主站房及市政设施。
根据北京西站2012年春运实时监控数据,春运前36天(共40天)运送旅客489.3万,如果按照80%的人群走北广场,则每个电梯每天运载人数为1.359万。
频发的电梯事故引起各界的关注,也让频频曝出“事故门”的奥的斯电梯成为了众矢之的。据了解,这8部奥的斯扶梯是2003年1月起正式上岗,到停用时服役近8年。
据悉,奥的斯电梯并没有参加此次公开竞标。奥的斯电梯媒体公关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北京西站北广场更换的8部奥的斯电梯,与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事故的513MPE型自动扶梯并非同一型号,“自去年7月份以来,北京西站电梯业主方也并未知会奥的斯,对此次更换电梯,奥的斯也并不知情”。
事实上,自该批电梯质保期过后,奥的斯就从未参与过电梯的维护、维修工作,“考虑到维护费用等方面的原因,电梯业主方往往会选择费用更为低廉的第三方对电梯进行维护。”该负责人表示。
事故倒逼行业规范
从事电梯行业新闻报道多年的《中国电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王锐认为,虽然奥的斯电梯事故屡屡曝光一定程度上和其市场占有率高有关,但这并不能成为事故频发的理由,“奥的斯电梯事故频频其实是中国电梯行业整体境况的一个缩影。”王锐坦言。
王锐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去年北京地铁的电梯事故引发的社会关注度很高,增强了人们对于电梯的安全意识。
“如果不是去年的事故,也许这8台电梯现在还在运行之中,而8年已经接近重载电梯的报废年限,何况是在北京西站这种大人流、高负荷的环境中。”王锐告诉记者,电梯行业的混乱还表现在,许多设备老旧、缺乏维护的电梯依然在运作。而这轮的电梯大检查使得这一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
目前,北京电梯总量为12万部,已经超过了美国纽约,保有量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居第二位。
由于频发的事故,自去年以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都对各种电梯进行了全面检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质监局、市交通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规范》、《电梯主要零部件报废标准》等规章。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电梯行业存在诸多“短板”:一是电梯有关标准与国情脱节;二是市场竞争混乱,价格战最终导致品质下降;三是管理分散难衔接;四是维保环节走过场。
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近期表示,经过讨论和转化欧洲2008年的扶梯标准,我国的自动扶梯新标准目前已经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新标准有望尽快实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