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庆/文
尽管不久之前剑拔弩张的鄂武商A股东之争有所平息,但并非终局。沈国军的银泰系和武汉国资系究竟演绎出怎样的结局尚未可知,且不去猜测未来,至少有一点值得讨论的是,银泰系实在是A股市场屈指可数的最成功最敏感的二股东之一。
无论是鄂武商A,京投银泰,还是曾经的百大集团与科学城,银泰系在“二当家”的角色扮演上十分强势,并总能攫取到最佳利益。从某种角度来看,沈国军的这种“影子战术”有其独到精妙之处。
在国有银行的工作生涯以及曾经MBO的成功经历,使得沈国军总是能与国资大股东结缘。从鄂武商A、金果实业、武汉中商、百大集团、科学城,到京投银泰引入京投集团,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无不是强大的国资系统,而沈国军的银泰系则隐藏在这些国资大股东的“影子”背后,扮演着进可攻退可守的二股东角色。
然而,这个“二当家”在不同的上市公司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鄂武商A等属于银泰系在二级市场举牌并购,强行侵入而成为二股东,敌意十足,甚至争夺激烈到对簿公堂;而京投银泰方面则是友好协商后延请财大气粗的京投集团入彀,双方合作融洽相得益彰。
另外,这个“二当家”与“大当家”的股权比例颇有深意。
目前,武汉国资系统在鄂武商A的持股比例总计为29.44%,而银泰系的持股总计为24.48%;京投银泰的大股东京投集团持股29.81%,银泰系则持股24.83%。两者股权比例和差距保持着出奇的一致,沈国军似乎在有意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和压迫感。
一般在A股资本市场上,二股东总是有着不疼不痒的尴尬地位,既无法挑战大股东的权威,也由于种种因素而难以彻底的抽身走人,但银泰系则扮演和诠释着一种另类的二股东角色。
从对鄂武商A的发难中,银泰系进则成为第一大股东,主导鄂武商A的重大资产重组活动以及未来的发展,退则保持着对武汉国资的压力,并顺便分享这只“股东争夺、资产重组”概念股票飙升的投资收益;而在京投银泰中,银泰系在房地产开发和资本运作方面的功力让京投集团无法忽视,同时银泰百货对轨道物业的支持力度也让银泰系这位二股东有着足够充分的话语权。
这种“影子战术”的博弈奥妙即在于此,对上市公司抛头露面大力的扶持是这些国资大股东们无可推卸的分内之责,而埋伏在大股东影子中的银泰系则既能够通过挑战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权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谈判筹码,又能够以二股东压迫性的身份和独特的资源优势钳制第一大股东,灵活掌控自己盈利和退出的较佳时机和方式。
借鸡孵蛋,进退自如,银泰系的“影子战术”无疑将成为A股资本市场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