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新区建未来新城
(2011-11-02 15:52:55)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土地楼市 |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刘培峰 北京报道
10月25日,记者乘北京地铁大兴线来到西红门,发现紧邻地铁站的一处工地正在施工。其中的一个楼座已建起2层,另一处正在挖地基。工地上的标志显示为“北京CDD创意港”。3个月前,该项目正式签约,成为中国大兴工业设计产业基地授牌以后首个启动的园区。“十二五”期间,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未来新城将在京南崛起。
整合行政资源
在前述签约仪式上,北京市大兴区副区长绳立成表示,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为南部新区,用来发展和承载中小企业、高端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这也是通过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全面提升“北京创造”、“北京服务”的竞争力。
独具产业优势
大兴区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区域由初期定位——北京卫星新城和新城市开发区概念,扩充为北京市战略土地储备用地。在2009年底北京市启动新南城发展计划等利好消息背景下,多家知名开发企业陆续进入,包括绿地、保利、中建、金地、华润、旭辉、首开、东亚等。
拒绝“摊大饼”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认为,城市规划一定要慎之又慎,要考虑全局和未来。北京现在的“大城市问题”已经很多了,包括通州、天通苑、回龙观等区域形成的大型居住区,只能称之为卧城。“房地产过度开发,却缺乏产业合理布局,城市功能不但没能得到有效疏解,反而增加更多顽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勇也表示,新区规划给区域带来一些政策利好固然是好事,但空间结构的规划应改变思路,以往的发展都是“摊大饼”,主城区由于承载功能过多,只能不断向周边扩张,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应转变思路,以区县为核心,打造独立的卫星城,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而不依附于主城区。“根据通州、昌平、顺义等区域的经验,区县的核心城区并没有发展起来,反而只是挨着主城区的区域相对热门一些,所以建议区县核心区建设高密度的房地产项目,区县边缘建设低密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