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09,893
  • 关注人气:5,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购房入户将取消 从化楼市抢搭政策末班车

(2011-10-26 14:52:38)
标签:

房产

分类: 金融实务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曾冬梅 广州报道

 

作为目前广州唯一可购房申办入户的区域,从化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享受这一利好。
    近日,一则从化即将在年底取消购房入户政策的消息在业内传的沸沸扬扬,“入户大广州最后机会”也开始成为当地开发商的最新宣传口号。从化国土房管局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确认,购房入户的有效期是2011年12月31日前,“相关文件是早就颁布的了,可能大家没怎么注意”。
    从化一位开发商表示,购房入户一直都是从化楼市的重大卖点,有很大比例的客户都是冲着入户指标购房的,“未来一两个月内的末班车效应应该会比较明显,但长远而言,利好的取消对从化的成交量还是会有一定影响。”

 

 楼盘大打入户牌

 

“从化永丰楼,入户大广州最后机会,位于市中心交通方便,目前3房单位还剩30套,赠送2个入户大广州指标……”、“唯一不限购+购房入户区域”等类似的口号近日开始频繁出现于从化楼盘的宣传单以及销售现场。
据本报记者统计,近期从化以“入户末班车”为主打卖点的楼盘更有近十个之多。例如,新时代家园宣称购买108、110平方米3居可获2个广州户口指标,购92平方米2居送1个广州户口指标。人盛巴厘天地在售全新6号楼83~127平方米2-3居,项目产品均带1~2个入户指标。将于10月底开盘的盛唐翰林国际“领颂”组团,主推148平方米~153平方米3居单位,带3个入户指标及学位指标。君源御湖城更是强调,首付18万即可不限购入户大广州。
“主要是半个月前收到消息,说从化的购房入户政策将在年底取消,所以我们才开始加大这方面的宣传。”从化一位开发商透露,关于购房入户的政策,此前也一直有传闻说截至到今年年底,但也有消息称可能延期,“现在看来应该是确定不会延期了”。
    珠光流溪御景的销售人员对记者介绍,目前购买该盘97平方米的房子可以有2个入户指标,147~167平方米的则有3个,“12月底政策就取消了,所以要尽快买”。
    根据2009年颁布的《关于印发从化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购房入户人员准入基本条件”包括所购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在2009年12月31日前获得及在2011年12月31日前购房。而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购房入户指标为:70~95平方米可申办一个非农业户口;95~144平方米可申办两个非农业户口;144平方米以上可申办三个非农业户口。

 

短期成交或大增

 

据了解,自2004年广州市区取消蓝印户口后,从化便成为广州唯一一个享受买楼可入户政策的区域。有数据显示,目前从化楼市有7成以上的买家非从化本地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为了入户而购房。上述从化开发商也表示,购房入户一直都是从化楼市的重大卖点,有很大比例的客户都是冲着入户指标购房的,“就我们楼盘来说,也起码有3成以上的比例。”他介绍,购买该盘别墅产品的有不少是广州的小企业主,家庭人口较多,一般都有2~3个子女,在广州很难落户。而在从化买一套别墅,基本就可以解决3个入户指标,“就算是超生的罚款都比广州便宜很多,子女也能在从化读书”。
    该开发商认为,购房入户政策即将取消的末班车效应,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将对从化楼市的成交量有一定的拉升,但现在还没释放出来,成交量和人气都和平时差不多。“客户反应没那么快,还要核实消息的准确性和看盘,预计未来两个月的成交会增长。”但长远来说,失去这个利好,成交量势必受到影响。
    对于洋房而言,购房入户的客户比例更高。例如,翰林国际和巴厘天地便有近七成的客户是为了入户购房的,近期的客户来电咨询量和来访量都有所增加。“购房入户政策对洋房的影响比较大,会在从化买洋房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入户。政策取消后,对销售肯定会有影响。我们明年也有很多洋房产品,但没办法,现在赶不及。”从化某楼盘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新浪乐居的一份调查也显示,有4成以上的受访者把入户当做在从化买房的首要考虑因素,价格和居住环境是次要考虑因素。从化取消购房入户后,有接近8成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考虑到从化买房。
    广州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则认为,购房入户政策在从化已实行多年,想购房入户的客户已经买了不少,新增的需求比较有限,对大市影响有限。
    “就成交量而言,短期内成交会有一定增长,政策取消后也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不限购和轻轨等利好应该能够缓和购房入户政策取消带来的影响。”黄韬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