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李红梅 北京报道
一年多的风吹日晒,令曾经名噪一时的燕京华府如今杂草丛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烂尾楼”。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拉据战背后,300余名购房者仍在焦急地等待早日“安居”。
金融杠杆撬动失灵,银川燕京华府开发商李飏站在了被告席上。日前,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李飏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同时追缴李飏所在的中机信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原陕西中机国际东信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切违法所得。
9月5日,李飏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一审判决,并宣告上诉人无罪,目前正在上诉过程中。
二审结果不出,购房者的等待显然还将继续。而涉案土地,已从当初的每亩27万元涨到如今的每亩过百万元。业内人士认为,收益最大的是下一个接手单位。
纷争
“整整15个月了,楼盘停工但银行贷款每个月还得照还。”购房人刘芬(化名)9月20日向本报记者诉苦。
涉案的燕京华府项目位于银川市兴庆区石油城,据银川市政府相关文件,2006年1月,陕西中机东信公司以每亩27万元获得土地485.31亩,总价约1.3亿元,并缴纳了4000万元的土地出让金。
一审判决显示,2008年,在不具备预售资质条件的情况下,被告人李飏向社会公开销售燕京华府项目8栋楼,共骗取324名购房者4800多万元。
而李飏解释,开发商和购房人之间签订了《投资开发建设协议书》,已经明确所收款项为投资款;对于已经办理下预售证的3#、4#号楼,则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对于要求退款的,均已办理退款。
“在向政府披露自筹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李飏将其所得资金全部滚动投入建设,仍在施工,仍在建房。”李飏亲属对于法院认定的合同诈骗表示了质疑。
在纷争的背后,是购房者的焦急等待。
一位曹姓购房者说,2009年10月份,他和燕京华府的开发商签订了协议,购买燕京华府的一套住房,并且交了10多万元的首付款,开发商约定在2010年5月底交房。但直到现在,燕京华府的工地仍在停工,售楼处大门紧锁。
夺利
据一位银川当地人介绍,早年,这里曾经是一片不毛之地,当初开发商拿地时价格约在2000元/平方米,如今,已涨到约4000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称,不管谁继续接手,都将获利。也因此,燕京华府成为了部分开商眼中的“肥肉”。
据一位熟悉燕京华府的知情人士透露,自李飏案发后,陆续有一些开发商和投资公司前来咨询这个项目的情况,有意接手。
李飏的亲属预估,目前手续齐全的土地及楼盘的成本约2亿多元,市场价值在5亿~6亿元,还有尚未取得土地证的330余亩地。以每亩27万元涨到每亩130万元的土地差价估算,李飏可净赚超过2亿元。加之楼盘的价值和所有资产,应该足以支付所有项目欠款。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兰亭认为,不计土地增值部分,项目价值已经足够抵偿归还所欠工程款和其他必要支出。
“用借来的钱缴纳土地出让金,通过拖欠工程款和预收购房款来维持项目建设的运行,借鸡下蛋,资金的杠杆可谓运用到了极致。”一位熟知该案件的人士表示,“类似燕京华府案中出现的资金腾挪、拖欠款项的情况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并非罕见,部分开发商在玩空手套白狼。”
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分析,未来燕京华府被政府接手的可能性最大,“政府可以寻找一个新的开发商,按土地升值后的价格再转包出去,不但可以归还欠债,还可以从中获得收益。”
据了解,案发后,当地政府集合财政、审计等6个部门,拿出了300万元,成立了燕京华府项目组。据该接近当地政府的人士透露。政府对购房者的资料进行了登记,并承诺寻找新的开发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