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李红梅 北京报道
与母公司签订关联协议,紧抓保障房建设机会,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国际,3311.HK)有望再从保障房市场分得一杯羹。
9月20日,中建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分别与控股股东中国海外集团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601668.SH)订立持续关联交易协议,继续开拓内地市场。
内地市场成为重中之重,这正符合中建国际副主席兼行政总裁周勇在中期业绩会上所强调的,未来公司的发展重心将是内地的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协议的签订意味中建国际内地拓展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未来中建国际将大量受惠保障房建设。
拓宽内地市场
公告显示,中建国际与中国海外集团签订协议,自2011年11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期间,中国海外集团聘请公司以BT(建设——转移)模式建设其在内地城乡统筹项目的还迁安置房和基础设施项目。
类似的关联交易并不是今天才出现。早在2009年,中国海外发展与中建国际就进行过类似有关建筑工程、提供保安服务及租赁物业的关连交易。
“现在楼市震荡,对中建国际来说,算是增加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香港证券专业协会专业委员温天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关联交易利润并不会很大,但收益会相对稳定。在他看来,这种关联交易对国企而言是巨大进步,不过仍需要看相关条款是否公平公正,是否符合市场原则。
中建国际称,此项关联交易可为公司开辟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投资业务的新路径,有助于公司内地业务的快速发展。
此前,中建国际多位高管已数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将加大在内地的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据了解,中建国际目前共拥有新建项目24个,合约额为143.4亿元。其中在香港的项目占29%,内地占73.6%,其他地区则占了5.5%。
从中建国际上半年业绩来看,实现营业额60.7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5%。而上半年,中建国际新接合同订单额好于预期,涉及24项工程,其中约21%订单来自香港,约73%来自内地业务。
“内地大量建设保障房,对这种大型建筑型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位港股分析师认为,中建国际在香港曾参建大量保障房,保障房BT经验丰富,关联交易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对其内地业务拓展将助一臂之力。
公告同时显示,中建国际与中国建筑签订协议,从2011年11月1日~2014年10月31日3年内,中建国际将聘请中国建筑作为公司在内地业务的分包商。中建国际认为,此项关联交易使公司可以充分借鉴中国建筑在内地丰富的建筑工程经验以及资源,为公司内地业务发展创造条件。
“这意味着集团公司对中建国际拓展内地业务的支持。”上述港股分析师表示。
据中国建筑董事会秘书孟庆禹介绍,按照中建国际的计划,未来将有1/3的投资项目,都是内地的保障性住房,到2015年公司保障性住房的投资业务将占公司基建投资业务净利润的15%~20%,公司业务的重点将放在重庆、天津、成都等地。
孟庆禹称,“我们将改进公司分部核算体系,突出保障房地位和效益。我们将把公司近30年海外保障房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移植到内地。”
辉立证券预测,未来中建国际的基建投资业务在合约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扩大,未来几年更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收入结构将持续发生变化,香港市场将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建筑收入,而内地基建业务则是公司利润提升的重点。
盛富资本总裁黄立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关联交易可以合法化地调整公司收入和利润。他认为,中建国际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这种关联交易也是典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5年140亿元
与其说中建国际加速内地业务的扩展,不如说看中了内地建设保障房的时机。这也被众机构和业内人士看好。
中国建筑副总裁、中建地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李百安在本报主办的首届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公司的目标是力争把市场份额扩大到全国市场的3%,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障性住房投资建造商。
事实上,要达成这个目标,中建国际将成为主力军。中建国际管理层的目标是在2015年前取得内地保障房市场1%的份额。
据了解,中建国际在天津参与两个保障房项目,合约价值分别为14亿元及8亿元,仅相当于2010年全国审批的保障房项目金额的0.3%。目前,该公司正积极与重庆、成都及天津等地方政府磋商,以取得更多保障房项目。
海通国际认为,中建国际在香港大量兴建保障房的成功经验,将较其内地竞争对手享有独特优势。按平均建筑成本每平方米2000元计算,中建国际取得1%市场份额的目标,相当于未来5年来自于内地兴建保障房项目生成年度收入超过140亿元。
上半年业绩会上,周勇宣布,中建国际决定将全年接单目标由年初制定的280亿港元,提升至300亿港元。截至7月底,中建国际今年已经获得建筑面积为22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并对完成今年公司300万平方米的目标充满信心。
瑞银分析师唐骁波9月20日发布研报认为,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今年的保障房目标很有可能实现,并认为中建国际在中国建筑集团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辉立证券的观点也不谋而合。其指出,“十二五”期间预计内地每年建设保障性住房约500万套,未来保障性住房供给比例将提升至30%以上。而母公司的支持、内部收益率较高(超过20%),以及地方政府的回购保证等关键因素使得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成为中建国际业务增长的蓝海。
周勇称,公司对于基建及保障性住房的BT项目,要求的内部投资回报率(IRR)不低于20%。他同时强调,中建国际大力开拓内地市场业务,并非放弃海外市场。
不过,温天纳亦提醒,中建国际在大力发展内地业务的同时,亦要注意避免同业竞争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