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庆/文
每当调控来袭、前景黯淡的时候,总会有一群中小房企心有旁骛,而今年更是成蜂拥之势。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矿业的房企车载斗量,有的干脆将自己的名称都由“置业”改为“投资”;除此以外就是参股各类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行当,尤以入股城商行为甚。
令人意外的是,入股城商行的不全是一些中小房企,甚至连华润集团、北京城建集团这些大型国企也对珠海银行、渤海银行这样的城商行大抛橄榄枝。
“炼金”城商行究竟是为了融资方便,还是真的希望打造产融结合的业务布局,以银行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争议纷纭,截然划分并不合适,如果从一个房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或者说内在驱动和外在驱动来看,两者应该都有。
一直困于融资的房企,在成为银行的战略性股东后,更容易掌握金融行业的风云变幻;而很多银行界人士也寄希望于房企力量能够更加积极正面地帮助城商行做得更好。一方面,房企在财力增强的基础上,管理和内控也更加成熟规范,可以很好地制衡银行的决策力量;另一方面,在合法合规的关联交易上,甚至能够降低沟通和交易成本,实现股东和银行的双赢。可以看看华兴银行,房地产集团作为牵头大股东,几乎完全没有政府力量身影,银监会的苦心和大胆尝试可见一斑。
至于是开辟一条充满希望的双赢先河,还是重蹈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覆辙?命运掌握在这些房企自己的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