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PMI:制造业困境凸显
(2011-08-11 14:10:07)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7月PMI:制造业困境凸显
■中国房地产报
8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7%,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至此,PMI指数已连续4月下降,创2009年3月以来新低,显示出经济发展态势继续趋缓。
有分析人士认为,PMI数据为经济先行指数,与整体经济走势具有高度相关性。7月PMI数据暗含经济“触底”因素,但鉴于未来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进一步出台紧缩政策需极为谨慎。从各分项指数来看,7月份,生产指数为52.1%,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但反映需求的7月份新订单指数出现今年3月份以来首次回升,从6月的50.6%升至51.1%。另外,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6.3%,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为2010年8月以来新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新订单指数回升虽然幅度不大,但说明经济运行整体趋缓的同时,需求因素比较稳定。当前库存已处于偏低水平,进一步的下降将为经济运行腾出补库空间,中短期对于经济运行比较有利。
另悉,汇丰同日公布的中国制造业PMI跌破50%的“荣枯分水岭”。该数据显示,7月中国PMI经季节调整后为49.3%,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活动自2010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萎缩。
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何一峰告诉本报记者,7月官方PMI结果比他们预测的要好。其预测PMI在50.2%,虽然50.7%是经过季调的,但还有一些季节性因素存在,如果完全剔除这些季节性因素,实质上7月份PMI数据是呈上升态势,而不是下降。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期汇丰中小企业PMI指数的49.3%以及整体PMI的50.7%可以看出,PMI下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PMI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遭遇的困境逐渐凸显。在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控下,融资问题、市场消费减缩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只要宏观经济政策形势不发生改变,PMI的数值将持续在荣枯线周围徘徊。
尽管两个结果一个表明经济仍在扩张,另一个显示经济出现放缓迹象,但是其指向仍然是基本一致:中国制造业正在滑向收缩边缘,但基本处于适度和可控的空间。
何一峰认为,未来几个月PMI出现反弹的概率较大。从订单指数来看,新订单指数回升的幅度大于新出口订单,表明内需正在取代外需。积压订单增加和就业下降印证了企业预期修正不足的现实,未来如果订单维持更长一段时间,企业预期修正的幅度将扩大,原材料库存的上升、积压订单的下降和就业的上升都回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