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与激荡
(2011-07-27 13:11:05)
标签:
房产 |
分类: 城市人文 |
云涌保障房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主题,5年开工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民生和保障功能成为政府强力引导和重点倾斜的方向。在这其中,学界不乏一些真知灼见,地方政府和企业不乏一些成功模式。
激辩与激荡
■中国房地产报 叶加/文
“我想问的问题是,张蕾女士说钱不是问题,而张国伟处长则说钱是问题,那么张女士的钱怎样才能到张处长那里?” 7月17日下午,在首届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发展高峰论坛之中国保障房融资政策支持和模式实践高级研讨会上,一名记者把这个问题同时抛给了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处长张国伟和国际金融公司高级投资官员张蕾。在前面的演讲中,张国伟表示,北京市的保障房建设还存在融资缺口,而张蕾所在的国际金融公司却苦于找不到能够持续盈利的保障房项目。 这显然是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按照市场人士计算,今年需开工的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1.3万亿元投资,而资金缺口将达8000亿元,但由于收益率低及金融创新不足等原因,使得社会资本不敢贸然介入到保障房领域。 此旨在探讨保障房融资模式的研讨会,政府官员及各路专家介绍经验,分享成果,也不乏激辩与交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鼓舞的时刻,你会发现,尽管仍有困惑与迷茫,但在此次研讨会上,政府与金融界、政府与学界,学界与金融界间开始互动与对话,交出了一张张保障房融资的设计图样。 在激辩之上,更让我们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障房建设的重大意义所在,一种空前高涨的参与热情激荡在会场内外。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苗乐如表示,房地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而中国房地产报总经理单大伟认为,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巨大变革,中央政府一再提高对房地产泡沫的警示提示,房地产政策随着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调整,保障性住房要为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房地产高歌猛进之后,当贫富差距带来社会安定隐忧之时,当公平和效率两者之间的优先位置反转之际,当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调控维稳将成为未来5年行业发展的主题词。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很可能是对国家城市化进程最大的一次考验,也很可能是摆在房地产行业面前最大的一个机会。”中国房地产报社总编辑时昶说。 此次高峰论坛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势必将成为保障房困局破题的肇始。正如苗乐如所说,首届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发展高峰论坛必将对实现今年乃至“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前一篇:2012,转型的年代
后一篇:苗乐如:应实现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