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以人为本”发展保障房

(2011-07-20 15:13:57)
标签:

房产

分类: 城市人文
青岛:“以人为本”发展保障房
■中国房地产报    张凤玲 
和达和城是青岛市一个正在建设当中的商品房住宅小区,位于青岛市的李沧区。目前,小区主体已经全部封顶,一个现代化的小区雏形初现。在小区的44栋住宅楼中,有5栋是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房。
“青岛市保障房建设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王育生向本报记者介绍,从2007年至今,通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等措施,青岛市基本解决了3.5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超额完成

据本报记者了解,2008年至2010年,青岛市首个住房保障规划期累计开工保障性住房项目67个、房源24333套,超额完成开工指标。其中:廉租房项目44个、房源9333套;经济适用住房项目29个(其中6个项目同时配建廉租房)、房源1.5万套。
2010年年底首个规划期结束时,已有3.5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保障,其中享受实物配售保障的低收入家庭达到3.1万户,实物配售率达到88%。
“虽然这一成就来之不易,是很多合力在起作用,但有3点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王育生说。
第一,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7年以来,市政府每年投入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不少于5亿元。截至目前,市区两级政府已投入住房保障资金约24亿元。
同时,坚持土地出让收益回馈民生,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低于15%。2007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通过直接投入或让渡土地收益方式用于住房保障方面的资金已经超过100亿元。”
第二,配建制度保证了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的供应。为确保保障性住房配建用地供应,青岛市明确规定,凡是规划为住宅的房地产项目,都要按照比例配建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
新增建设用地规划为住宅的,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配建;旧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扣除拆迁安置用房后,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实施配建;一般搬迁企业用地规划为住宅的,按照45%的比例实施配建。不适宜配建的土地,要提取相应比例土地收益用于集中建设项目用地的征收补偿。
第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比如为方便低收入家庭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成本,我们按照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分布状况,将保障性住房重点布局在铁路沿线、城市主干道、地铁出入口等区域。”王育生说。
青岛市还改进了保障性住房户型的设计,做到面积不大、功能齐全。出台实施了《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装修配套标准》,统一公共租赁房装修标准,满足居民基本入住要求。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确保水、电、气、暖、电话、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到位。
不断努力

“青岛市保障房现阶段完成得不错,但这绝对不是终点,我们会加倍努力,完成好下一阶段的任务。”王育生说。“打赢无数次战争的士兵才是好士兵。” 
他透露出青岛市保障房建设未来3年的计划。
“首先是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将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王育生说。
在上一规划期解决住房最困难、收入最低的3.5万户家庭的基础上,新规划期按照2009年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将申请廉租住房的收入线标准由月均610元调整至760元;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的收入线标准由月均1277元调整至1864元,由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提高至13平方米;申请限价商品房的收入线标准由月均1916元调整至2796元,该标准3年不变。
据记者了解,以上政策青岛市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发文出台,自今年4月1日起实施。同时,新规划还确定,将逐步改善和解决新就业职工、引进人才和在青岛市有稳定职业并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第二项计划是分类确定目标。解决和改善6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改善1.2万名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条件。”王育生说。
规划期内,计划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方式,解决3万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低于1864元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计划以限价商品房方式,改善3万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低于2796元的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
“未来3年必须要坚持实物保障,将这一政策进行到底。”王育生说。
规划期内,青岛市除了在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中消化解决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外,将进一步增加筹建规模,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3万套、限价商品房3万套。其中,2010年,市区计划开工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2万套。
着力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是我们青岛市政府的愿景,也是百姓的期盼。我们会努力去做,预计至2015年年末‘十二五’规划期结束时,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覆盖面将达到20%,尽早实现百姓的愿望。”王育生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