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之后再鼓掌
■中国房地产报 张劲松/文
《一转念》这样的书名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又是一部“心灵鸡汤”式的读物,但这本书还有一个宏大的副标题:用经济学思考。
兰小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教育和劳动力经济学,在本书中,他用原汁原味的中文写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故事,引证的则是地地道道的主流经济学论文。书里绝大部分故事,都有类似的情节:出乎意料,但转念一想又合乎情理。作者就是通过经济学的角度对那些看似寻常的现象进行思考,试图让人们了解这些现实背后的真义。
比如在本书自序中,作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有一档帮助穷人的电视节目,选定一户穷人家,一周内为他们建栋崭新的漂亮房子,全新的家具,车库里都放上新车。一夜之间,梦想成真,就要从此幸福地生活……不久之后,记者回访发现,很多受帮助的人把车和家具都卖了,换了钱。甚至还有人生活比以前更显困顿了些,因为付不起房子的财产税。
巧合的是,日前陷入信任危机的中国红十字会,在书中也是作者思考的对象。只不过作者将矛头更多地指向美国的红十字会。在兰小欢眼中,美国红十字会的最大功能并不是慈善救济,而是采血卖血的巨头。作者这样说是有充足的事实依据的。1988年是美国红十字会成立的第107个年头,当年红十字会所有的开销中59%用于采血卖血,只有不到10%用于灾害救援;1995年,这一数字分别是62%和13%。2007年,它3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一半儿来自血液部门。而美国红十字会占了全美全血供应市场45%的份额。在这个故事里,兰小欢引用了两个文献说明问题:一个是《坏血:美国红十字的危机》,主要讲述了红十字会由于管理疏漏,令“脏血”流入市场的惨痛教训;另一个则是一份1987年的报告《血液掮客》,文章详尽记录了美国红十字会如何从从事“灾难和各类救援”一步步变成了血液市场上的巨头。因此兰小欢得出的结论是“要理解一个机构的主要职能不能看广告,不能信宗旨,不能听宣传,而要看这机构把主要的资源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本书的一个特色就是引用了大量全球经济学著作和论文,通过这些数据来印证自己的思考。这令其将笔下描述的那些包罗万象的现实问题上升到学术的高度。而在作者的嬉笑怒骂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王小波式的人物,在提醒沉默的大多数,如何用“第三只眼”看待这个有些朦胧的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